測眾泰大邁X7 1.8T+5MT 途觀Coupe量產版
發(fā)布時間:2017-06-19
還記得2017年上海車展,最勁爆的新聞是保時捷CEO奧利弗·布魯姆去眾泰展臺參觀SR9,而CEO一臉“What the Fak"的表情也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所以眾泰乘勝追擊,趁著SR9和Macan的熱議還未結束,推出了的眾泰大邁X7,同樣是模仿了大眾車型的設計,不過這回一般人還真不敢確定是否有模仿跡象,因為大邁X7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大眾CROSS COUPE GTE一款概念車,并不是大馬路上跑的量產車。
從對比外觀可以看出,眾泰大邁X7深得大眾CROSS COUPE GTE概念車的精髓,棱角分明流體設計和分割式前燈組是大眾全新的家族設計,包括日后的大眾途銳也是類似的設計。而車尾方面,和途觀L相似,但更加簡潔,L型的尾燈讓車尾顯得更加厚重、寬大。
和SR9相同,既然外觀形似,內飾也必須跟上節(jié)奏,所以大邁X7的內飾也是高度還原了大眾CROSS COUPE GTE概念車的設計。
但差別較大的是擋把附近,大眾概念車采用的是電子換擋把,所以體積小,可以設計在靠駕駛員一方。而大邁X7,無論手動還是自動都是機械換擋把,體積大,所以只能布局在中間,這樣使得內飾方面多了個大雞腿換擋把,并不協(xié)調。
空間上大邁X7有絕對優(yōu)勢,其售價區(qū)間的對手多為緊湊級SUV,例如長安CS75、傳祺GS4等,而大邁X7憑借2850mm的軸距,越級到中型SUV。所以在空間方面,大邁X7是同價位中最大的。
大邁X7有1.5T和1.8T兩款發(fā)動機,變速箱則是5速手動和6速雙離合兩種選擇,本次評測的是1.8T+5MT的車款。
總體感受與大部分國產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相同,低轉速扭矩匱乏,2200rpm渦輪才有介入感,3000rpm后才有明顯推力,雖然加速測試成績快過同價位對手,但測試時用的是高轉速,與日常駕駛習慣并不相符。
所以綜上所述,加速成績僅僅是代表大邁X7的加速能力的強弱,而不能展示出展示其日常駕駛的優(yōu)劣。對手長安CS75(1.8T:12.5秒)和傳祺GS4(1.5T:11.5秒),在加速測試成績不如大邁X7,但發(fā)動機的低扭表現卻很出色,所以日常駕駛平順,低轉速有乏力區(qū)間短或是沒有,而這恰恰是大邁X7所欠缺的。
雖然是COPY車款,但和同價位對手相比,大邁X7的亮點其實并不少,比如圖上是大邁X7的鑰匙,仿碳纖維材質配上盾牌型的殼體,猛一看,會以為是哪超跑的鑰匙,因為鑰匙上的腰線設計突顯了層次感,外加盾牌式的鍍鉻,頗顯檔次。
可視野雷達,相比倒車影像更加便利,分距離用紅、黃、綠三種顏色警告,還可以隨時開啟,所以不光在泊車時使用,走在一些狹窄路段或者調頭時都可以開啟,非常便利。
大邁X7的后排座椅更偏向兩人乘坐,因為主位置有大腿包裹設計,所以這兩個位置是大邁X7里最舒適的,而這種設計,往往會在高級別的SUV中出現,在10-30萬間的SUV中很少,有幾分四座高級SUV的感覺。
外觀設計方面就不再贅述了,畢竟是COPY大眾,所以神車在此,無需多言。而在配置方面,大邁X7的標配就很豐富,包括了無鑰匙啟動/進入系統(tǒng)、235/55 R19輪胎、倒車雷達、LED日間行車燈、外后視鏡電動調節(jié)/加熱、內后視鏡自動防眩目,都是極為實用的配置。
同價位車型對比 | |||
---|---|---|---|
車型 | 眾泰大邁X7 | 長安CS75 | 廣汽傳祺GS4 |
長(mm) | 4736 | 4650 | 4510 |
寬(mm) | 1942 | 1850 | 1852 |
高(mm) | 1672 | 1705 | 1708 |
軸距(mm) | 2850 | 2700 | 2650 |
后視鏡感應倒擋下翻功能演示GIF
大邁X7配備了倒擋感應的后視鏡下翻功能,也就是說,當需要倒車時,一旦掛入倒擋,外后視鏡就會自動下翻,幫助駕駛者看清地面雜物。但是并不好用!因為下翻的速度太慢,后視鏡還沒到位也許就停好車了,還有此時如果在后視鏡沒有下翻到位,就掛入前進擋,后視鏡會卡在下翻的位置,感覺是一項半成品的配置。
內飾方面標配了皮革座椅、電子駐車、后排座椅4/6比例放倒且可調節(jié)角度、后排出風口,這里面最有用的莫過于電子駐車,因為大邁X7主打手動低配車型,而電子駐車可幫助手動擋輕松坡起,所以此處應該為大邁X7點贊。
液晶儀表盤四種模式切換演示GIF
中控觸屏功能演示GIF
中控觸屏不小,但白天反光比較嚴總,外加屏幕材質容易留下指紋,看起來總是很模糊。功能性方面有藍牙、空調、導航等設置,內容較少。另外,這次試駕車配備了胎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但是并不好用!這套胎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比較敏感,從地庫到室外的溫差變化,就有幾率引起報警......
車窗升降演示GIF
大邁X7的升降車窗與常規(guī)車型不同,輕按或輕拉按鍵是自動模式,長按或長拉按鍵是手動模式。看上去似乎不是什么問題,但是不好用!尤其是后排,車窗升降速度較快,很難做到手動精確調整,如果雨天想開一道縫偷偷風,呵呵,保你抓狂。
空間方面,大邁X7雖然車長僅有4米7,但2850mm的軸距足以讓它擁有充裕的空間,加之偏向四人乘坐的座椅設計和舒適柔軟的座椅,相比駕駛,我更愿意選擇當名乘客,尤其是后排。
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調節(jié)演示GIF
大邁X7整體感覺比同級別對手都更高檔一些,無論是座椅的舒適性,還是支撐性,在同價位中的品質是數一數二的位置。但是這后備廂尾門卻掉價了,不知道是不是個例,阻力極強,成年男人單手關閉都費力,只能安慰自己,這輛也許是新車,比較青澀。
動力系統(tǒng)往往是自主品牌車型的弱項,所以大部分車企會引進外援來解決問題,比如龍頭老大哈弗引進了ZF變速箱,來解決H8、H9的動力問題,又或是一汽引用了豐田或大眾的動力系統(tǒng),來提高可靠性。但回看眾泰,似乎只是造型頗受外界影響,而動力方面卻停滯不前。
發(fā)動機動力參數不輸合資車型
這臺大邁X7試駕車采用的是1.8T+5MT的動力系統(tǒng),發(fā)動機動力參數雖然不屬于高的范疇,但也說的過去,和大眾老款1.8T發(fā)動機接近,可實際感受卻相差甚遠。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動力輸出曲線不同,誰能盡早的釋放更多的扭矩,誰就是最適合日常駕駛的發(fā)動機。
可動力輸出曲線卻很糟糕
合資品牌的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普遍峰值扭矩在1500rpm,如果是1700rpm的,在1500rpm也能釋放80%的扭矩。可大邁X7不同,這臺發(fā)動機標注是轉速2000rpm達到峰值扭矩,已經很晚了,但實際體驗下來,真正的峰值扭矩還要更晚,甚至是2500rpm以后,而這樣的扭矩釋放,會使得大邁X7在低轉速區(qū)間變得很肉,甚至日常超車,都需要將轉速飆升至3000rpm以上。
動力和油耗 兩者取其一
雖然低扭不足,但也能通過使用3000rpm以后解決,此時的動力足以應對超車并線的需求。但是高轉速會帶來高油耗,而且原本大邁X7的燃油經濟就不是很理想,如果還要尋求動力,恐怕此時大邁X7的油耗,定不會輸給哈弗H6。
舒適性是大邁X7的殺手锏
大邁X7的動力系統(tǒng)不如外觀那么美好,但底盤系統(tǒng)卻讓人有種峰回路轉的感覺。大邁X7的底盤調校偏舒適,避震初段較軟,幾乎可以過濾掉大部分細小顛簸,配合上舒適柔軟的座椅,我可以肯定的說,大邁X7的乘坐舒適性是合資級的水平。而避震中后段的慢壓比較很足,所以支撐性還可以,雖然小幅度轉向不能夠提供靈敏的感覺,但大幅側傾時的支撐力還是能給予駕駛者較強的信心。
動力小結:如果讓我購買大邁X7作為日常代步的工作,我可能不會考慮,可能因為我比較年輕,受不了這種慢節(jié)奏的動力輸出。但如果讓我在同價位車型中,選一輛來乘坐,那我肯定會選大邁X7,尤其是后排的舒適度,絲毫不輸任何合資品牌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