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城市SUV中的冰雪之王?斯巴魯SUV冬季試駕
發布時間:2019-12-23
年關將至,又是一年冰雪季。每年的這個時節,身處黑吉遼、新疆、內蒙古的大批老鐵,總能看到各種不同品牌不同LOGO的車隊,出現在城市,出現在鄉村,出現在街道。成群的媒體老師、大批的忠實車主、各地的經銷商精英,都會被各個汽車品牌們邀請到這里,體驗凍死人不償命“冰天雪地”,吃小雞燉蘑菇、烤羊腿。就像每年的第一場雪,總能引爆朋友圈一樣,把下雪和駕駛這兩件事結合起來,總是可以吸引一批眼球的。
當然,大家聚集在此,最重要的還是“上車”。那么冰雪試駕到底有何詣趣呢?說白了就是兩個字——失控。讓各位老師用最安全以及沒有車損的方式體驗失控,痛痛快快地在雪地和冰面上撒歡兒,才是冰雪試駕存在的意義。拜托,冰雪路面,對于衡量一輛汽車的性能并沒有太大作用,每次冰雪試駕讓大家常記不忘的,反倒是各類冬季輪胎的現身說法。所以老鐵們,試車何必總要上綱上線吹毛求疵,說話就要過年了,兄弟們玩爽了才是硬道理。
不過,說了這么多,這次誘惑我來到最低氣溫動輒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之地”的,并不只是駕車鏟起漫天雪花的快感和小雞燉蘑菇、烤羊腿的香氣,更讓我動心的,在于這次活動的試駕車本身——斯巴魯全系SUV,還有活動的舉辦地——冬日里的新疆喀納斯。
一向以低調示人的斯巴魯,論生產規模,在車壇算是一間“小廠”。除了韓寒的影響,我實在想不起來它在宣傳方面還有什么投入了。不過,憑借“專注技術”,斯巴魯不乏一票忠實粉絲,賣車一點不用發愁,活的還是挺滋潤的。畢竟,讓愛車和滿大街的本田、豐田區分開來,彰顯品位,對斯巴魯車主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韓寒撐場代言斯巴魯
實際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斯巴魯汽車是銷往海外的,特別是在美國,斯巴魯的車很受歡迎。先看一組北美的數據,不知道各位能否看清楚:1968年,斯巴魯在北美只賣了332輛,但是到了2016年,斯巴魯在北美就賣了61.5萬輛,平均1個月5萬輛,這個數量進前五有難度,但是在前十肯定是沒問題的。我很多在美國、加拿大的朋友也是開斯巴魯,理由就是那邊下雪天多,開這個車安全。
▲斯巴魯汽車的兩個賣點:水平對置+全時四驅
斯巴魯在美國受歡迎,還跟美國人的地域生活習慣有關系。美國地廣人稀,北部的人到了冬季都有四驅的要求,而周末一般都會有出游的計劃,拖著房車以及一些用具是常有的事情,對于在美國IIHS安全檢測中有七款車型獲得“最佳安全獎”的斯巴魯來說,它很符合美國人用車習慣。而且,斯巴魯汽車的水平對置發動機以及出色的全時四驅和主動駕駛輔助系統,也是深深受到美國人的喜歡。
▲本次試駕陣容涵蓋斯巴魯旗下SUV全系:森林人+斯巴魯XV+傲虎
▲斯巴魯森林人 指導價:22.38-28.58萬元
▲斯巴魯XV 指導價:19.18-23.18萬元
▲斯巴魯傲虎 指導價:27.08-31.08萬元
斯巴魯旗下的車型都采用了水平對置發動機,這個形式的發動機在當今世界上,只有保時捷和斯巴魯在堅持,它非常適合跑車,或者說運動車型比較合適,因為這種發動機就是把普通的直列或者V型發動機對半“掰開”,然后兩兩對放,形象的說法就是像兩個拳擊手在對打出拳,所以水平對置發動機通常就叫boxer,也就是拳擊手的意思。還有一個就是斯巴魯汽車的四驅系統,富士重工本來就在機械上非常強大,四驅玩的很好,所以在北美地區比較受歡迎。那么,斯巴魯在冬季環境下的表現究竟如何?這次我也終于有機會感受一二了。
不同于其他品牌的“雪地越野、冰面撒野”,此次斯巴魯別出心裁的將體驗地點,設置在了新疆喀納斯。在我的心目中,國內有幾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例如你要感受神秘的高原,必須去西藏;如果想體驗熱帶的海灘,三亞是不錯選擇;如果你體驗祖國國土的遼闊和風光秀麗,必須去一趟新疆。所以,在分享試駕感受之前,我還想再聊上幾句零下二三十度、冰天雪地的喀納斯。
▲喀納斯風景
喀納斯位于新疆阿爾泰山中段,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蒙古國接壤,景區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這里號稱中國十大秋景之首,同時擁有中國最美湖泊之一的喀納斯湖,和中國最美古村的禾木村、白哈巴村。尤其是被譽為“人間仙境、諸神后花園”的喀納斯湖。
▲喀納斯風景
不過從北京到喀納斯并不容易,飛機倒飛機再倒大巴,溜溜一整天時間,才能抵達喀納斯的行政縣級所在地——布爾津縣。我們將從這里出發,開著斯巴魯旗下的全系SUV車型,正式開啟“2019斯巴魯解密冰雪喀納斯”行動。這里有個小插曲,出發時北京的白天氣溫還在零度之上,經烏魯木齊轉機阿勒泰市時就已經降到了零下十五度,進入喀納斯山區氣溫更是直逼零下三十度,我身穿羽絨服套棉衣還嫌冷,有位媒體老師火力倍兒壯,竟然在喀納斯的鵝毛大雪中“裸奔”打卡,直接赤膊上陣,看著都讓人起雞皮疙瘩。
▲試駕路線:布爾津縣—喀納斯景區
▲沿途風景
冬季喀納斯的路面,90%都被冰雪覆蓋,而且草原、沙丘、河谷、山地交錯,路況很復雜。斯巴魯車隊從布爾津縣城出發到喀納斯,全長170公里的路程途經戈壁、森林、山巒、牧場……很少會有一個地方綜合了如此多樣的地理元素,冬季的喀納斯,是真正的、可以把時間浪費在這里的“詩和遠方”。
在中國北方,關于冬季駕駛這件事,有三大必須,那就是:必須慢、必須冬季輪胎、必須四驅。
先說“慢”,這個大家都明白,但是真要是在冰天雪地駕駛,光車速慢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做到“轉向慢、剎車慢”,總之一個詞——別著急。冰雪駕駛切忌突然改變駕駛狀態,務必給自己留出處理應急情況的反應時間。再有,冬季用冬季胎與不用冬季胎的效果,那可是天壤之別,看多了冰雪試駕的內容,這個道理各位應該也懂。那么,二三十年前,在沒有冬季輪胎的年代,大家是怎么應付極端路況的呢?很多東北老司機的解決之道,就是每年入冬,都要換上一套新輪胎。
最后說必須四驅,冰雪路面無疑是最能夠檢驗一輛四驅系統效果的。斯巴魯這套“左右對稱全時四輪驅動系統”的作用,其優勢更多是體現在了公路上的安全性,而不在越野。例如在冬季,當車輛行駛在覆蓋有積雪和薄冰的路面上,一旦輪胎打滑,全時四驅就能夠立刻介入,杜絕或減少失控;而那些分時或適時四驅,是來不及介入以保證安全的。
在本次的試駕路線上,幾乎一路都布滿了區間測速,而且當地警方采用的是領限速條這種方式,和西藏類似,這讓我們的車速基本都嚴格控制在了30-40km/h,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開上五到六個小時都是常態,所以上文“三大必須”的前兩方面,都是不成問題的。那么,斯巴魯的四驅系統可靠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非常非??煽俊?/p>
即便是同車的媒體老師,在滿是積雪的盤山路上,偶爾想在彎道“皮一下(zuo da si)”,在油門給深點兒、方向打猛點兒的情況下,斯巴魯的這幾臺SUV,無論是森林人,斯巴魯XV,還是傲虎,你都會感覺車子的四輪就像吸在路面上一樣,打滑微乎其微(當然,冬季胎也是功不可沒),這樣的表現,真的讓我非常放心。畢竟,即使冬季的喀納斯,景色再美再壯觀,如果此時我駕駛的是一輛普通的兩驅城市SUV,那么為了保命,我是絕對不敢把車開上這種路況的。
好了,該聊聊駕駛感受了,由于分組的原因,本次我主要對森林人和斯巴魯XV進行了試駕體驗,并未涉及傲虎。不過不重要了,因為森林人和斯巴魯XV是采用了“新動力+新平臺”的新車型,傲虎則依舊出自之前平臺,并不新鮮。
從“三大件”來看,它們幾乎如出一轍,因為二者不但同樣采取了前麥弗遜和后雙叉臂的懸架設置。在保留2.0L自吸車型的同時,斯巴魯還為它們提供了一套名為INTELLIGENT BOXER智能水平對置發動機的動力系統,其本質實際是一套混合動力系統。
▲混動系統實時工況
相比于2.0L燃油版車型,斯巴魯對混動版的2.0L發動機做了一點調校,其最大功率以及最大扭矩都變弱了一些,因為有電機輔助運行,發動機相應地可以往更經濟的區間調校,但由于斯巴魯這套混動系統依舊是以發動機為核心,所以發動機參數沒有調弱太多。
從運行模式來看,斯巴魯這套混動系統重點在于起步低速區間,可以以純電驅動車輛,從而調整發動機的工作點,改善油耗。當需要動力時電機會輔助發動機輸出動力,提升動力表輸出的表現以及響應。
▲斯巴魯森林人
實際駕駛當中,森林人這套基于水平對置發動機升級而來的智能水平對置發動機,既有“低重心、結構緊湊”的特征,還能通過輔助電機,使起步及加速更為有力,它給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這輛車的油門反應沒有之前斯巴魯車型那么“令人驚喜”了,前段油門調校得更加細膩感覺相對線性一些,沒有那么沖了。繼續加速,油門的響應依舊靈敏,不過車輛在上坡和高速行駛時,駕駛員就必須狠狠踩下加速踏板。剎車時,制動能量回收系統的介入十分緩和,乘員不會感到很突兀。
▲斯巴魯森林人
新一代森林人基于最新的斯巴魯全球化平臺(SUBARU GLOBAL PLATFORM)打造,新車提高了車身、底盤剛性,進一步降低重心。雖然混動版森林人相比與燃油版森林人增加了130公斤的車重(主要集中在后方的電池組)。不過,在通過各種彎道以及變線的時候,我發現它的車尾的跟隨性依舊非常的好,車頭的指向很精準,比起同級別的SUV來說,轉向非常果斷。
▲斯巴魯森林人
定位SUV的森林人,操控已經如此之好,那么對于車身尺寸更小,更接近轎車的斯巴魯XV而言,它的操控就更不成問題了。實際也是如此,相比森林人,斯巴魯XV在靈活性上還能實現更好的效果。
▲斯巴魯XV
再說底盤的舒適性,在不平的路面,包括一些非鋪裝路,森林人的底盤濾震是很淡定的,雖然說有些細碎的震動,還是有一些路面的信息會通過底盤傳到車身上面來,但是對于一些大的行程一些大的起伏,這套懸掛系統的過濾是非常干凈,也是非常有韌性的。相比之下,斯巴魯XV懸掛行程稍短,設定略硬,更加偏向支撐性。
在實際體驗中,我可以感受到,雖然森林人和斯巴魯XV的定位略有差別,但是二者都是力求在平民越野和平地操控之間達到平衡的取向。除了駕駛體驗,本次斯巴魯還設置了一些越野地形和冰雪場地的科目,森林人和斯巴魯XV的具體表現如何,繼續看吧老鐵們。
在布爾津縣通往禾木村的S232省道旁邊,有一處天然的雅丹地貌,斯巴魯為我們準備的越野場地就位于此處。全程包含駝峰路、炮彈坑(交叉軸)、長陡坡等科目,從坡頂上往下看感覺還好,實際上難度并不底。
▲本次越野場地
長陡坡可謂是前驅SUV的夢魘,其難上并非因為動力不足,而是由于坡度較大,使車輛重力分配在前后軸上產生變化,多數重力壓在后軸上,而前軸分配的重力太小。前軸得不到壓力,就無法使輪胎與坡面接觸,產生足夠的抓地力,會出現空轉打滑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速沖坡,利用慣性上坡,同時腳下注意好時機,在車頭翻過坡頂端時才能收油。
▲斯巴魯森林人
▲斯巴魯XV
爬坡時,森林人/斯巴魯XV這套四驅系統會自動分配前后軸之間的動力,極限狀態下,可以達到50比50的配比,同時,得益于220mm的最小離地間隙(森林人/斯巴魯XV均為此數據),良好的接近角/離去角數據,使得森林人/斯巴魯XV應付一般的陡坡,都不會成為問題,而且前后杠也沒有出現刮蹭的情況。
▲斯巴魯森林人
▲斯巴魯XV
炮彈坑其實就是交叉軸的現實版,由于前驅車必須保證兩個前輪同時保持附著力才能通行,就要防止在交叉軸路面出現前輪懸空的情況。前驅SUV的麥弗遜懸掛行程比較短,不能有效下探到坑底,在過淺坑的時候,可以借助車輛的軸距過坑,即車身傾斜過坑,在過深坑的時候則要借助坑壁,向外側輕打方向,保持胎側與坑壁的壓力,即讓輪胎側面與坑壁摩擦過坑。在本次體驗中,當森林人/斯巴魯XV某一車輪完全離開地面時,四驅系統就會將動力傳輸給有附著力的車輪,從而幫助車輛進行脫困,整體的反應速度非常快。
▲中控臺屏幕可以顯示車輛側傾角度和所處坡度角
總的來說,森林人/斯巴魯XV的通過性能還是不錯的,只要開車的時候注意點,別太出格,兩車應付中等偏簡單的越野路面就會不成問題。斯巴魯特有的這套X MODE系統可以同時控制動力輸出、陡坡緩降和車身穩定控制等系統,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越野難度,讓每個人都能輕松越野。
每逢冬日,不但汽車廠商會舉辦冰雪試駕活動,很多車友也會駕駛自己的車,來到冰面或雪地上進行甩尾或者漂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這是非常好的與車輛交流溝通的渠道。這如開頭所說在這個環節中,你可以將很多路面上的失控動作無限放大,并在你嘗試飄出更好的圓圈時,將這些失控動作完美的控制住。
不過可惜的是,我們駕駛的森林人并沒有讓我今天如愿的飄起來。原因主要有三個,首當其沖的是它沒有機械手剎,我也就沒法進行最初級的甩尾。另外它在進行動力漂移時,后輪所分配到的動力會斷斷續續,導致它無法起飄。而這也是它四驅系統的奧妙所在。
關于森林人的VDC(牽引力控制系統),我們全程都未關閉,在雪地正常行駛時也不建議大家關掉VDC。因為關掉后,車輪會更容易打滑,會造成大量動力流失。更主要是開啟VDC有助于駕駛、對行車安全有保障。當然,如果你想追求雪地上的快感,短暫關閉VDC也無妨。而且,我還想說,森林人的電子系統工作效率極其高效并且縝密,這點其實是我想表揚它的地方。
在寒風蕭蕭、大雪飄零,到處白雪皚皚的冬季喀納斯,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麗風景,還見識了斯巴魯SUV卓絕的越野性能。得益于斯巴魯強大的左右對稱全時四驅系統,以及同級獨有水平對置發動機,讓斯巴魯SUV不管是在上山、下鄉等崎嶇路面,還是雪地冰面上的狂歡,都足以讓駕駛者找到鋪裝路面的自信,被大家贊為“冰雪之王”毫不為過。即使欣賞斯巴魯的朋友尚數“少數”,不過合理的指導價加之終端不小的優惠力度,讓斯巴魯SUV具備了足夠的性價比,對于很多消費者而言不失為一個極佳的選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