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全新換代日產軒逸 放大舒適性標簽
發布時間:2019-06-28
在聊第14代軒逸之前,我想先說一下現款13代軒逸給車主留下的印象。從機場回家的路上,恰好遇到的是13代軒逸。這個車主是全職滴滴司機,車買了一年,已經跑了89000+的公里數。我覺得對于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的他而言,軒逸已經成為這一年中陪伴他時間最長的朋友。
為什么買軒逸?
這位司機師傅的回答很簡單,當初選車的時候他和朋友一起決定投身于滴滴快車行業。面對同級的選擇他們PASS了朗逸,原因售價、油耗高一些。最終,他選擇了軒逸因為空間大開著坐著都舒服,他朋友選擇了雷凌。
軒逸和雷凌:
“相比于雷凌,軒逸特點就是空間大,而且座椅特別舒服。尤其是座椅,我哥們那雷凌,我倆工作時長差不多,他開那車總說座椅久坐不舒服。我也體驗過,確實沒有軒逸軟和。但雷凌明顯的開起來更有勁,感覺倆車動力差的挺大。”來自于軒逸車主。
第13代軒逸 滴滴車主用車油耗實拍
油耗表現:
“我的工作時間是白天,基本上從還沒日出到日落之后吧。而且也都是就在北京市區開,顯示的6.7L/100km,我覺得挺省的了。”軒逸車主
在試駕第14代軒逸的當天,官方也設定了一個節油挑戰賽。但因為時間原因,我們沒參加這個挑戰。決定以更真實的駕駛習慣回到酒店,滿載四人頂著限速,紅綠燈起步也是屬于深油門式駕駛習慣,我們到達酒店后表顯油耗是7L,雖然并沒有達到嚴謹的參考價值標準。而第14代軒逸官方公布的綜合油耗為4.9L/100km。對于全新一代HR16發動機的諸多技術提升,我們也很期待拿到本地試駕車做油耗測試。
自2006年軒逸引入國內市場至今,也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如今已經發展到第14代的軒逸,在整個汽車市場中,也算是長壽車型了。且第13代僅在國內市場去年就完成30萬銷量的成績單,可想而知國內市場對于軒逸的認可度。如今第14代軒逸此前已經在上海車展上首發亮相了,對于造型就放到后面那頁簡單回顧了,今天主要聊聊駕駛及依舊優秀的空間表現。
駕駛感受:
軒逸依然采用的是1.6L自然吸氣發動機+CVT變速器,且從與官方的產品溝通來看,軒逸暫時不會引入渦輪增壓發動機。那么這臺1.6L發動機被官方稱為第三代HR16發動機,參數相比老款略微提升,最大功率為102kW,峰值扭矩為169Nm(老款93kW/168Nm)。匹配XTRONIC CVT變速器,并針對帶輪和鋼帶進行優化,使變速比達到8.7,等同于市面上主流的8AT變速器。
日產-雷諾聯盟CMF超級平臺
基于日產-雷諾聯盟CMF超級平臺打造的第14代軒逸,是既奇駿和逍客之后的第三款車型。除了在車身尺寸方面的變化外(車身長度增加10mm,寬度提升55mm,軸距加長12mm),針對車身高度也有所調整,降低了56mm從視覺上讓這款家用車更加低趴,富有戰斗氣息。車身重心降低17mm,以擁有相比于現款車型更優秀的過彎表現,對于側傾的抑制更顯著。
依舊還是1.6L+CVT的動力組合,自然我們也不能對軒逸強加缺乏運動性的標簽。畢竟它的目標人群是85后的以家庭為單位購車的人群,而且當時東風日產的辛總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也挺對的,大概意思就是其實這些當年的年輕人在強調運動駕駛之后,也在慢慢變老,隨著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增大,更舒適的駕駛環境是給予他們一天工作之后相對放松的時刻。
從城市駕駛來看,如果排在紅綠燈桿位,綠燈的那一刻確實需要深油門,隨著轉速提升至3000rpm之后,才會以一個平順的提速狀態將車拉向前方。油門踏板的調校偏輕,是我們熟悉的日系車設定。響應速度算快,但不會有竄車的現象出現。這樣的設定,相對于城市擁堵駕駛會更輕松一些。對于軒逸的定位而言,放棄運動以追求更平順的駕駛感受,這個取舍還是很正確的。
不過這臺CVT變速器在保證平順的同時,在急加速狀態下會模擬出類似于AT變速器的降檔動作。在轉速嘶吼著,沖向前方時,這個動作會讓我稍稍嘴角上揚。和全新天籟一樣,在擋把上隱蔽的位置設置了運動模式,帶來的變化是轉速的爬升動作更迅速,嘶吼聲更強烈,提速感也相應增強了。除了超車狀態,其他時候其實沒必要用這個模式。
采用三輻式平底方向盤,這樣的設計跟外觀的運動氣息保持一致。不管動力單元如何,起碼外觀和內飾所強調的是相同的氣息。轉向的手感偏輕,相比于豐田雷凌而言轉向比也更大一些。面對日常城市駕駛,以呈現更加輕松的轉向手感。配備的電動助力轉向,根據車速的不同以調節轉向力度。
懸掛的調校配合全新的座椅,真的是太舒服了。相比于第13代軒逸,新車的坐墊厚度增加。坐進主駕的一瞬間,就像是坐進了舒服的真皮沙發,身體被完全包裹在其中。雖然是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但避震設定是明顯偏向于軟而設定的,再加上偏長的懸掛行程,可以有效過濾路面的震動,即便是沖過減速帶,后排也沒有出現生硬的拋離感。軒逸最大優勢,依然是舒適性。
14代軒逸相比現款在超高強度鋼采用比例方面提升至27.2%,抗扭剛性提升了34%。且前懸架也從U型半框副車架改為全框式副車架,以進一步提升剛性和穩定性。在全面優化的空氣動力學之下,第14代軒逸的風阻系數降低至0.26cd。且配備了同級唯一的主動式進氣格柵技術,以進一步降低風阻,提升燃油經濟性。
外觀和內飾的造型再回顧一下,本頁提前預告,空間部分高能預警。
第14代軒逸采用日產全新的V-Motion 2.0設計理念,深V字形的格柵造型,讓視覺重心更低,相比于朗逸、雷凌而言,外觀造型上更具運動氣息。而且與全新天籟也擁有很高的相似度,就前臉的造型而言,甚至霧燈區的設計更漂亮。柳葉式頭燈采用全LED光源,內部構造加入了矩陣式設計,犀利、科技。現在因為還沒上市,所以關于頭燈的配置暫時還未透露。就競爭對手而言,豐田雷凌是全系標配LED頭燈的。
雖然相比于現款車身長度沒有變化,但是全新軒逸造型更加低矮,車身也變得更寬。在靜止的時候看它,會有一種強烈的運動氣息。C柱的設計和溜背車型異曲同工,也讓它顯得更加修長。后排車窗的面積也明顯縮小,看似后安排的乘坐空間被打壓,實際表現。。。往下拉。
車尾造型也與現款車型截然不同,新車的造型更注重橫向視覺感。尾燈的設計和行李廂蓋上的線條,讓全新軒逸擁有更精致的臀部曲線。
在科技配置方面,我們今天體驗的這臺頂配軒逸配備了包括IFCW超視距碰撞預警、變道盲區預警、車道偏離預警、倒車車側預警和智能疲勞駕駛預警在內的多項行車安全配置。因為是試裝車,我以為暫時沒有匹配定速巡航模塊,但從目前的配置來看,確實未配備定速巡航,這也確實有點不解。
全新的雙色內飾設計,相比于老款車型,車內質感擁有飛躍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老款車型上那種塑料感。大量軟性材質覆蓋,并配以明縫線,這種質感向大哥天籟看齊。
方向盤的握感很舒服,粗細程度恰到好處。老款車型上按鍵區銀色的裝飾總算取消了,全新設計的按鍵在操作邏輯和阻尼感方面都表現不錯。再加上相對偏輕的轉向力度,即便是小女生駕駛,也不會覺得吃力。
配備機械儀表+7英寸液晶屏的設計,操作邏輯易上手,簡單明了。并且能夠根據車載導航,在屏幕上顯示導航信息。
8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屏,由于是試裝車的原因,車機系統還不是最終版本。而且在實際使用時,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還是等拿到量產車在體驗這塊屏吧。
在節省排擋桿周圍空間和降低成本的作用下,軒逸也改為腳剎。也自然不會配備AUTO HLOD這些功能了。如果腳剎的位置,能在往左移動一些就更好了。
全新軒逸的車內儲物空間挺豐富的,除了常規的儲物格外,在擋把前方的儲物槽,可以容納下幾乎所有目前常規的手機尺寸,且配有防滑墊。后備廂開口高度相比老款降低,內部空間表現依然充裕。關于后排座椅無法放倒這一問題,我們也跟軒逸之父張總做了溝通,之所以第14代依然無法放倒,其實也是集合了實際車主的調查,以及研發方面的原因。張總說,在車主調查中,只有很小很小比例的車主會在意這個問題,而且其實在實際使用中的使用比例也非常低。并且也會增加更多開發成本,所以依然保持不能放到。
乘坐空間表現:實際體驗者身高170cm
總結:
從最新的銷量數據來看,昔日蟬聯銷冠寶座的第13代軒逸,目前被最直接的競爭對手朗逸拉開了將近5000臺的差距,排名也跌到第四。持續奮斗了7年之久的第13代軒逸,也終于迎來了全新換代軒逸的助陣,但小13并不會退出舞臺,而是將以軒逸經典的命名方式與14代同堂銷售。
那么對于全新換代軒逸來說,能不能奪回來銷冠的寶座,確實不好說。因為這次是試裝車,還有部分配置和功能還沒有調整完畢。而且配置方面,現在也無法得出誰性價比更高的結論。從產品角度來說,全新軒逸將舒適性的標簽再次放大,也放大的更加透徹,無論是方向盤握感、座椅舒適度以及底盤及避震的質感。全新的外觀造型,也是明顯的加分項。最后關于價格,待7月份的發布會我們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