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出頭擁有自動輔助駕駛!試駕吉利繽瑞&繽越
發布時間:2019-04-28
在《The Grand Tour》最新一季的中國篇中,“大猩猩”杰里米對近幾年中國穿云跨海的高速公路建設一頓捧,同時還不忘調侃一下自己的故鄉。本次試駕就來到了其中的取景地“雅西高速”,通過上百公里的高海拔高速路,來體驗10萬出頭的繽瑞&繽越的L2級自動輔助駕駛。
自動輔助駕駛硬件介紹
“繽”系家族是吉利布局在A級車市場中的年輕化產品,緊湊型轎車繽瑞和小型SUV繽越都于去年年底上市。兩款車的自動輔助駕駛級別達到SAE(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協會)的L2級,收集路面信息的硬件主要由前風擋的單目攝像頭和下格柵的毫米波雷達組成。
繽瑞采用博世第4代毫米波雷達,主要負責探測前方遠距離的車輛及障礙物,最遠探測距離160米。
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的協同工作,使車輛擁有了感知環境的能力,這是自動輔助駕駛的基礎。
L2級自動輔助駕駛體驗
繽瑞&繽越的自動輔助駕駛可在自適應巡航功能的基礎上識別車道線自動轉向,使用范圍達0-150km/h,不過仍需要駕駛者時刻關注路況并在特殊情況下介入。
高速路況下,自動輔助駕駛始終會把車輛保持在兩條車道線內側,并且無論跟隨前車還是獨自巡航,加速、剎車和轉向的動作都很自然,不會突兀地改變速度或是方向,堪稱一名經驗豐富的駕駛者。
自動輔助駕駛最長允許雙手離開方向盤20秒(大約),超過時限后系統會提示駕駛者,不過我認為20秒時間相對長了些。
繽瑞的自動輔助駕駛對于車速控制的精準度還有待提升。比如我將自動輔助駕駛的最高速度設定在了90km/h,而在通過一段連續下坡路時繽瑞最高速度達到了93km/h。雖然還不至于吃罰單,但駕駛者的主觀體驗并不好。
正在加載... |
此外,如果單獨開啟車道保持輔助功能(非自動輔助駕駛情況下),該功能經常會與駕駛者打方向的動作較勁,存在誤糾正的情況,對我而言屬于上車就關的那類配置。
換到體驗繽越時遇到了一段擁堵的單車道路況,同時沿車道線內側擺有連續的樁桶。雖然自動輔助駕駛低速跟車的動作依舊順暢,不過并不能有效地規避原本不該出現在路上的樁桶。如果換成其它硬的障礙物,或許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預碰撞安全系統只能識別≥80cm的行人和車輛
總地來說,這套10萬+級的自動輔助駕駛含金量很高。特別是針對長距離的高速巡航,油門和剎車可以放心地交給自動輔助駕駛,駕駛者只需要時刻關注路況并偶爾修正方向即可。對于復雜的低速路況,駕駛者可以只啟用自適應巡航功能,將油門、剎車交給電腦,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適應巡航狀態下儀表盤會顯示車距提示
駕駛也有亮點
繽瑞、繽越頂配車型分別搭載1.0T、1.5T三缸發動機,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進排氣可變氣門正時、集成排氣式缸蓋等技術組合讓這兩臺發動機也有不小亮點。
6擋雙離合變速箱的升降擋都很積極,一方面可以避免1.0T發動機中高轉速的聲嘶力竭,另一方面也可以放大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此外,雙離合變速箱擁有不錯的平順性,不事先了解的話會以為是AT變速箱。
懸架進一步完善了繽瑞底盤的運動風格,高速變線和快速過彎時側向支撐力很足。不過,相對的舒適性就比較一般了,特別是通過減速帶時傳遞到車內的振動很直接。
此外,繽瑞高速行駛時的噪音控制出色,傳遞到座艙的風噪和底盤噪音都在舒適范圍內。
繽越駕駛體驗
或許是由于SUV外觀造型的原因,繽越高速行駛時的噪音控制不如繽瑞,前排A柱有比較清晰的風切聲,同時底盤傳遞至座艙的噪音也更明顯。
全文總結
用外觀設計和自動輔助駕駛來吸引年輕消費者,用駕駛性能和科技體驗將他們留住,繽系家族的年輕化路線走得很明確。在我看來繽瑞&繽越各自的頂配車型最值得推薦,擁有自動輔助駕駛才能最完整地表達兩款車型的設計理念。
該如何評價繽瑞&繽越呢?我之前試駕過一些我認為的“好車”后,會日思夜想,感嘆錢包太癟。而在試駕過繽系家族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即對其家族未來的車型充滿期待。(文/騰訊汽車 穆松 圖/穆松 吉利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