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賽銳·混動體驗報告 真有那么香嗎?
發布時間:2019-04-22
大家好,我是楊老天。這是我成為奧德賽車主近4年以來,第一次參加廣汽本田的官方活動,而且活動的主角還是MPV圈里相當受關注的“奧德賽銳·混動”,可有點小激動。
去試駕之前,我還找人翻譯了日文的奧德賽混動開發故事。也很慶幸在活動上,能和書中的第五代奧德賽開發總工程師長毅先生進行深入交流……
這車到底香不香,我結合各位網友最關注的點,來說說我個人的主觀感受,包括:
一、從外面看,混動版能看出哪些變化?
二、開起來的動力感受到底如何?
三、行駛質感,包括噪音和懸掛,相比之前如何?
四、作為混動版,油耗可以有多低?
五、這套混動的基本原理是怎樣的?
六、純電能跑多遠?電池有多大,放哪兒了?
七、坐進車內,能看到哪些不同的設計?
八、在其他配置層面還有哪些變化、提升?
如果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加我微信(yanglaotian),一起交流~
一、從外面看,混動版能看出哪些變化?
日本原版運動外觀,大嘴(格柵有一點茶褐色,門把手也有)+運動包圍(四周有一圈鍍鉻裝飾),長得真帥,藍色很騷,這個確實香!
除了以前少量的智酷版,這身裝扮為啥不早引進?
混動版的身份加上這身包圍,在尺寸上和燃油版奧德賽是有一些區別的。
大燈和尾燈都帶有微微的藍色,熏藍,不注意看不太明顯。和雅閣混動一樣,是混動的專屬元素。
當然最專屬的還是翼子板和車尾的HYBRID標識。
LED霧燈區域也很顯運動,這個霧燈也支持轉向照明輔助功能,耍酷之外也有實用性。
二、開起來的動力感受到底如何?
看起來帥只是一方面,大家更在乎的是開起來到底怎么樣,畢竟這是臺換了心臟的混動版。
相比我的燃油版奧德賽,動力變化是很明顯的,主要表現在起步和低速行駛的時候。那種給一點油門就能很順暢、線性、爽快地往上沖的感覺,相當不錯。在杭州的十字路口,確保四周安全的情況下,每次綠燈起步都能沖在前面的感受也挺好的。
在中高速行駛的時候,混動版相比燃油版能帶來的不同動力感受,就沒那么明顯了。
驅動電機最大扭矩達到315N·m,混動系統綜合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58kW,燃油版最大功率137kW。
不過掛上S擋時,動力響應會變得更直接,響應更輕快,更有駕駛樂趣。同時在S擋時的動能回收也更明顯。
這一切都有賴于它這套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的加持,一會兒聊這套系統的工作原理。
三、那行駛質感,包括噪音和懸掛,相比之前如何?
大家也都知道,行駛質感一直是奧德賽的短板,這次我也很直接的問了奧德賽總工程師長毅先生的看法(他如何回答見最后)。
混動版的奧德賽在這方面也確實有不少改善。
先說噪音,因為除了高速,大部分工況都是純電或混合動力模式行駛,所以在起步加速階段,發動機的噪音會小不少(急加速除外)。
而且前排采用雙層隔音玻璃,再加上多處新增的隔音材料,前排的噪音改善最明顯,后兩排的改善不如前排那么香。但來自底盤的噪音似乎并沒太多改善,畢竟車體結構在這兒。
再說懸掛,以我個人主觀感受來說,比我那臺奧德賽生硬的懸掛也有明顯優化,過一些坎坷不平整路面,比之前有了一點高級感。
再加上在座椅底下的電池給車身增加了重量,同時重心也更低,整體也不再像我的奧德賽那樣跳、那樣晃動,“貼地感”更好了。
也可能是車的前半部分有些重的關系,加上轉向助力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思路的調校,在低速的時候,方向稍微會重一點點,速度起來之后還好。
以上基本是在我看來,混動版奧德賽在駕駛性上帶來的整體改變。簡單來講,比之前更靈活、更輕快,駕駛樂趣也更強。運動感的駕駛風格,和外觀的運動風格也還是蠻相配的。
四、作為混動版,油耗可以有多低?
混動版奧德賽除了帶來駕駛操控性的提升,另外一大改變就是油耗了。
說到油耗,除了首要的降低日常用車成本,比燃油版進一步增加續航。對于關注奧德賽的廣大環保之士,節能減排、為環保做出貢獻,也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啊哈哈。
因為條件限制,我并未能進行實地測試。官方給到綜合工況油耗是5.8L/100km,在MPV界特別是奧德賽這個級別來說,說它有壓倒性優勢一點也不夸張吧。
五、這套混動的基本原理是怎樣的?
目前地球上混合動力的實現方式有好多種,本田這種比較獨特,和隔壁的豐田也有很大差別。
簡單來說奧德賽混動版這套是第三代i-MMD雙電機混動系統,由一臺2.0L 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行駛用電機+發電機構成。
i-MMD是intelligentMulti-Mode Drive(智能多模式驅動系統)的簡稱,也就是說,它是有明顯的運行模式區分的,而且每種模式有明確的切換界限。
不管在什么模式,電動機都是負責大部分行駛狀態,只有高速路況才是由發動機來直接驅動車輛。這些是和豐田那套油和電完全緊密混合在一起,最大的不同。
本田這套混動系統整體結構相對比較簡單,運行模式也容易理解一些,一共三種工作模式:
“EV模式”:在起步及低車速巡航時,電池會向行駛用電機供應電量,驅動車輛前行。
“混合動力行駛模式”:在需要加速時,由發動機驅動發電機來發電,發來的電能再供應給行駛用電機,從而驅動車輛前行。
“發動機行駛模式”:在高速巡航時,直接連接離合器,發動機的動力直接傳輸至車輪推動前行。
是不是還挺好理解的?再補充說3個小點:
當松開油門或踩剎車時,會切換為EV模式,同時實現能量回收。在S擋時比在D擋時的能量回收力度,要明顯很多。
在發動機直接驅動行駛的工況下,如果發動機可提供的功率大于車輛要求的功率時,也會把剩余的功率給電池充電。
如果電池電量低時,會要求啟動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來給電池充電。
說了這么多,如果不太明白也沒關系,甚至不需要明白,日常開如果不是很注意,也基本感覺不到模式的切換。只去享受輕快的獨特的駕駛樂趣,而且還能省油就好了。
六、純電能跑多遠?電池有多大,電池放哪兒了?
純電跑多遠這個問題,在這里是不成立的。
因為它和那些插電混動的車不一樣,電池容量很小,而且底層邏輯、混動的結構也都不同。
電池放到了第一排座椅下面,也就是原來放備胎的位置。這個位置的坡度啥的和燃油版基本沒啥變化,只不過不能打開了(以前可以打開取備胎)。
(上圖右側是車頭方向)
作為沒有備胎的補償,后備廂左邊的盒子里有補胎液。基于奧德賽混動這款車的日常高頻用車環境,以及現在保險公司一般都會送的救援服務,沒有備胎我個人覺得還好。
有朋友說,為啥不把電池放后備廂,其實在奧德賽開發故事中提到,企劃之初放備胎那里就同步規劃了放電池。
如果放在后備廂,勢必會影響第三排的魔術座椅設計,那還有奧德賽的精髓嗎、還是奧德賽嗎?那是傳祺GM6啦。
七、坐進車內,能看到混動版和燃油版哪些不同的設計?
多媒體系統升級,左側取消之前的觸控鍵,增加一列物理按鍵。音量用物理旋鈕調節,比之前更直接方便,而且還增加了高德在線地圖,點贊。
儀表盤樣式變化很小,只是左側的轉速信息換成了能量信息,中間大圓儀表兩側有綠色裝飾。
中控臺下方這里增加了一個EV按鍵,按下可啟動EV純電模式。但基于這套混動系統的邏輯,我是覺得用到的頻率比較低。比如堵車的時候可以按一下啟動純電,但前提還得保證電池是有足夠電量的。
第二排增加了兩個USB接口,還寫有2.5A,要點贊。
其他比如后排車門上的杯架、全景天窗,更豪華的座椅、座椅中間的小桌板……在2018款燃油版上也是有的,只不過作為2015豪華版車主的我,表示很羨慕。
八、其他配置層面還有哪些變化、提升,值得說下?
全球首創的“魔術感應開門”。側門玻璃下沿有一個靜電傳感器來感知手勢,拿著車鑰匙在外面,在LED光束指引下,揮動手勢便可控制車門開閉。
看著挺香,但我覺得實用價值不高,而且大概率頂配才有。因為奧德賽側滑門的拉手很輕,小拇指都能拉開,用手在那劃一下的時間,拉門把手早開了。
不過當雙手拿著東西的時候,能用胳膊肘劃開門,算是我目前覺得還不錯的一個場景。但是,如果設計成用腳踢一下直接開門(比如新大捷龍),豈不更好嘛?
遙控器增加了遠程啟動按鍵,可以在夏天的時候提前讓空調提前進入狀態。
Honda SENSING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進行了升級,ACC主動巡航新增了LSF(低速前車跟隨系統),可以在低速狀態下自動跟車了,不過在跟車時有時剎車不是那么線性。
還是沒有電動尾門,這個是最不香的。工程師給的說法是,因為尾門的空間限制,還沒找到更適合的電機。但是話說回來,身邊那么多改電動尾門的車主,工程師門應該了解這個情況吧,不知這代奧德賽還能不能給出官方的解決方案。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奧德賽混動版我和大家的分享。
簡單總結下,我覺得這是一款目前市場上沒有對手的MPV、是一款很適合家用同時更能兼顧個人駕駛的MPV、是可以作為家里唯一一輛車,且日常代步并無壓力的MPV(比如奧德賽之于我)。
混動系統的加持,除了更爽快、更有樂趣的駕駛操控體驗,具體能有多低的燃油表現也是很受關注的點,期待后續能親自測試下它的油耗。
至于價格方面,參考雅閣混動和燃油版的報價,目測奧德賽混動版價格應該還不錯,但是考慮它的產能、以及是否想賣更好更走量,一定程度也決定著4月29日公布的上市價格是否更有誠意。
如果有足夠吸引人的老車主置換政策,或許我會考慮換一輛銀色的奧德賽銳·混動,哈哈哈………
本來打算繼續聊聊我和總工程師都聊了啥,但限于篇幅,希望后面單獨和大家聊一篇。如果現在就想知道我前面說的“奧德賽工程師如何看待奧德賽行駛品質差的吐槽”,可以先加我微信(微信號:yanglaotian)。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