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汽車12月13日報道 第四代奔馳A級首次進行國產,而更大的變化來自于A級首次提供四門轎車衍生版本,上周本站在北京已經對奔馳A級進行了深度解讀,本人緊接著趕赴三亞對全新奔馳長軸距A級轎車(以下簡稱A級)進行全國試駕活動,為了深化報道內容,本站在早前試駕文章發布后搜集到網友們跟帖互動問題,所以本文在提煉車型特點之余,還將著重解答網友所關心的問題,希望對于關注A級的潛在購車者能夠獲取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產品信息。
入門豪華轎車新篇章 全新奔馳A級試駕有感
發布時間:2018-12-13
網易汽車12月13日報道 第四代奔馳A級首次進行國產,而更大的變化來自于A級首次提供四門轎車衍生版本,上周本站在北京已經對奔馳A級進行了深度解讀,本人緊接著趕赴三亞對全新奔馳長軸距A級轎車(以下簡稱A級)進行全國試駕活動,為了深化報道內容,本站在早前試駕文章發布后搜集到網友們跟帖互動問題,所以本文在提煉車型特點之余,還將著重解答網友所關心的問題,希望對于關注A級的潛在購車者能夠獲取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產品信息。
在全新A級身上,看到了太多突破轉變,為中國專屬加長60mm軸距,特別優化的后排座椅一并提升乘坐體驗;顛覆性的高品質內飾,科技感和豪華精致度勇攀高峰,將對手們遠遠甩至身后。
以下是本站搜集到的網友關于A級的產品層面上的關注信息,我們篩選出能夠在本次試駕會中能夠為諸位解答的問題,在后續文章中,將會在相對應環節進行穿插解答。
●「網友疑問」
·問題一:相比奧迪A3、寶馬1系,A級的優勢和產品特征?(總結性、橫向對比評價放在文章最后)
·問題二:實車是否不夠好看,A級是否不上鏡?
·問題三:后排空間如何,腿部空間改善之外,橫向空間如何?
·問題四:全新MBUX智能系統是否操作過于復雜,上手體驗如何?
·問題五:智能語音交互體驗如何,能否比肩自主品牌車型上的本土化車機?
·問題六:扭力梁非獨立懸掛操控性如何,多連桿懸掛又會出現在那些配置上?
·問題七:到底多少錢能買到稱心如意的配置?選裝是否有套路?
好了,我帶著以上問題前往試車,使命感促使我更細致地體驗A級的方方面面,盡力做到中肯評價。
●第四代奔馳A級
簡要回溯一下奔馳A級的歷史:
第一代奔馳A級(W168)誕生自1997年,當年因特殊夾層式前驅底盤設計(三明治結構)和廂式車身而聞名。
第二代車型(W169)則2004年發布,采用同第一代車體類似設計,但車身增大,至2012年銷量突破100萬輛。
第三代車型(W176)則是在2012年下半年推出,最大變化是由廂式車體改為了兩廂掀背車,并衍生出CLA級COUPE車型和GLA級Crossover跨界車,A家族壯大起來。
第四代車型(W177)2018年正式發布,先期發布兩廂車款,4月北京車展上全球首發A級三廂轎車,中國版車型為長軸距版。
●「外觀造型」有爭議,但這就是奔馳新一代四門轎車樣貌
奔馳為A級打CALL用的是一句“這才是新生代豪華轎車該有的樣子”,言下之意就是奔馳用心盡力地重塑A級。如果造型設計上來試圖印證這句SLOGAN的話,體現在奔馳全新家族化設計語言,譬如采用“慧眼獵手全臉”加“鯊魚鼻式前懸”設計,構成全新家族化前臉。運動版車型搭配閃鉆格柵,助力顏值。
車身尺寸對比表 | ||||
車型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奔馳A級 | 4622 | 1796 | 1454 | 2789 |
奧迪A3三廂 | 4462 | 1796 | 1417 | 2629 |
寶馬1系三廂 | 4456 | 1803 | 1448 | 2670 |
網易汽車 |
與競品對比中,A級受惠于加長車身,尺寸上全面占優,自此奔馳全線轎車產品線,對于國內市場而言均提供長軸距版車型。
·問題二:實車是否不夠好看,A級是否不上鏡?
從CLS級再到A級,不少網友對于奔馳新家族設計持有非議,這體現在前臉大燈造型設計上試圖與中網造型相契合,從而眼神上有些“沒精打采”,A級的尾燈并不同于CLS級,整體造型設計要更出彩些。
中國特供長軸距版
至于是否不上鏡,小編個人看到實車也并不會感覺與照片有太大差異,特別是前臉部分確實不夠出彩。可縱觀A3和1系兩位對手而言,A級在形象上檔次感占據高位,對于全新家族式設計的接納度確實存在廣泛爭議,小編在這里想說的是,內飾如此出彩,對于外觀的寬容度應該適度抬高。
●逆天神級內飾
看到全新奔馳A級的內飾所帶來的驚喜感是遠遠超出圖片的,一體式屏幕、氛圍燈和更新的交互方式是當前所有車企方案中的最高水平。在入門級別車型上都能夠如此下本,看來奔馳還是有股狠勁的。整個奔馳A 200 L的內飾氛圍不僅比同級別、同價位車型要好,甚至比剛剛完成中期改款的C級還要出色一些。
氛圍燈調節
空調氛圍燈對應冷暖變換提示
·問題四:全新MBUX智能系統是否操作過于復雜,上手體驗如何?
全新MBUX智能系統首先帶來的是視覺沖擊力,視網膜級別的顯示效果超出小編過往所有接觸到的車載系統,通過極致的人機交互設定,獲得了效率更高、更富視覺享受之外,還能感受到奔馳今后對人、車之間關系的理解。
雙10.25寸高清屏
方向盤觸控操作
MBUX操作界面邏輯性合理,操作并不復雜,觸摸屏的加入和方向盤觸摸按鍵的對應極大地提升了使用體驗。
·問題五:智能語音交互體驗如何,能否比肩自主品牌車型上的本土化車機?
智能語音實際體驗可參考下方視頻,比起自主品牌最先進的互聯系統,奔馳MBUX人機對話同樣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比如“我想吃XX”“我要回家”,但并不會提供一些在自主品牌車型上常常見到的無聊炫技的功能,整體使用體驗非常棒,毫不客氣地說可以說領先對手一個時代。
●空間體驗:后排腿部空間優化顯著
即便是緊湊級別的車型,奔馳也通過軸距的加長給中國消費者更好的后排體驗,加長的60mm給后排提升了實際的乘坐感受,座椅椅墊的優化也保證了舒適度,坐墊長度+20mm,坐墊厚度+10mm。加長軸距給奔馳A 200 L的后排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腿部余量明顯要比海外版富裕一些。
·問題三:后排空間如何,腿部空間改善之外,橫向空間如何?
不繞圈子,直接給出答案,所有空間上的強化都體現在膝部空間上,坐在后排能夠獲得可觀的膝部空余空間。而橫向、頭部空間變化不大,仍然能夠感受到是一部緊湊級A級轎車的規格。
●小鋼炮體驗的1.3T動力
全新奔馳A級全系均搭載一臺1.3T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按高低功率分為A180L和A200L兩種動力版本,全部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我們本次測試的A200L最大功率為120kW,峰值扭矩為250N·m,在數據上比1.4T的奧迪A3和1.5T的寶馬1系更漂亮一些。這臺1.3T發動機由奔馳和雷諾日產聯盟聯合開發,而雙離合器變速箱供應商來自格特拉克。
以日常溫和駕駛方式,1.3T的動力表現足夠淡定。而在激進駕駛中,渦輪增壓的介入時的動力涌現就變得非常顯現了,而強勁的提速表現讓人很難相信它的排量只有1.3L。
油門在節能模式下并不會過于慵懶,提速超車很輕松,在我看來,節能模式已經可以勝任大多數的開車路況。
·問題六:扭力梁非獨立懸掛操控性如何,多連桿懸掛又會出現在那些配置上?
很多鍵盤俠在看到全新A級使用扭力梁后懸之后開始狂轟亂炸,各種質疑不斷。MFA2平臺開發之際就有可替代性,毫無疑問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存在意義就是控制成本,但從實際體驗經驗來看,對于大多數人日常駕駛而言,并不會開出非獨立懸掛和獨立懸掛的差異性,如果實在不忿兒的話,奔馳提供有選裝包解決方案。
本次試駕車型為運動版,以裝備有18寸輪圈+多連桿后懸掛選裝包,如果車主購車時需要花銷8300元。
●結語:是時候展示豪華A級車真正的水準了
·問題一:相比奧迪A3、寶馬1系,A級的優勢和產品特征?
試車完畢,回首A級轎車,給我最大感觸就是奔馳在認真造一部入門級豪華轎車,相比于對手的漫不經心,奔馳在產品力上做到了絕對領先。整部車的最大亮點還是讓對手顫抖的豪華內飾,豪華度、品質感、科技體驗都做到了絕對一流水準。是時候展示豪華A級車真正的水準了,A級向上探尋到了新高度,打動你的肯定不是售價,而是用產品力、實際體驗撼動你的心靈。
·問題七:到底多少錢能買到稱心如意的配置?選裝是否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