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昨日400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在庫爾勒休整一夜。而今天的行程,我們繼續行駛了320公里,途徑輪臺縣,最終抵達今天的目的地——庫車縣,也就是我們這次要征服的獨庫公路的起點。
今天整體路程不是很長,但歷時也仍然需要6個小時。正逢今天是維族的古爾邦節,新疆的高速也因此而免費通行,所以高速路上的車也比往常多了很多。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圣紀并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
距離庫爾勒187公里外的輪臺縣,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西域都護府所在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與縣境相連。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紀活化石”——40余萬畝的天然胡楊林。
胡楊林是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的荒漠森林草甸植被類型,從上游河谷到下游河床均有分布。雖然胡楊林結構相對簡單,但具有很強的地帶性生態烙印。無論是朝霞映染,還是身披夕陽,它在給人以神秘感的同時,也讓人解讀到生機與希望。
據統計,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中國90%以上的胡楊又生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輪臺縣,所以輪臺縣是觀賞胡楊林最佳地之一。輪胎縣也擁有世界上1200個森林公園中唯一的一個沙漠胡楊林公園,8月份胡楊林郁郁蔥蔥,而在10月20日至11月初其實才是胡楊林最佳的觀賞期,這個時候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齊聚于此。
我們沿著沙漠公路一路向西行駛,筆直的柏油鋪裝公路帶給我們完美的遠景X3駕乘享受。開啟定速巡航,按照規定的限速沿路自東向西行駛,路兩側就會不時出現成簇、成片的胡楊風景林,景色十分誘人。
繼續向西行駛100多公里之后,我們抵達了第二天的目的地——庫車縣。因為正值維族古爾邦節放假的第一天,而這個節日又相當于漢族的春節,是維族最重大的節日。這一天古街道上都比較冷清,因為大部分都放假去參加慶典的活動,我們因此也可以用另外一鐘視角來好好的體會一下這座古城。
庫車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保存有大量的古城墻、古寺、洞窟、古墓等古跡。“庫車”這個地名是1758年才最后確定的,這個地名也很有來歷,屬古代龜茲(拼音qiū‘cí)語,意為“龜茲人的城”。
游覽中也得知庫車是我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在這里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到了庫車,王府肯定是必到之處。庫車王府全稱為“庫車世襲回部親王府”,“回部親王”就是“維吾爾王”,統領著天山南部維吾爾族的大部。
庫車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為表彰當地維吾爾族首領鄂對協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功績,專門派遣內地漢族工匠建造而成。近200年的庫車王府,在1937年被國民黨軍閥盛世才毀壞。我們現在看到的王府,是依照第十一代親王時期的王府原樣在2004年重建,且內建有一座內部清真寺,而且目前仍然在使用。
馕是新疆各族群眾不可缺少的傳統食品,也是維吾爾族群眾日不可缺的面食之一。在新疆,馕有五十多個品種,但到了這里就不得不提庫車的大馕。
庫車大馕在新疆的大名無人不曉,它的名氣和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庫爾勒香梨一樣響亮。庫車的馕大而薄,據說最大一只馕直徑2米多,被稱為“馕中之王”。而我們買到的這種直徑60公分的馕,售價僅需4元錢,是不是很便宜。而這樣一個馕,幾乎可以滿足全家一頓飯所需,堪稱物美價廉,主要是味道還不錯。
位于庫車縣城西約兩公里的皮朗村,隱藏著這里的一個文化傳承遺跡——龜茲古城。而這里作為傳承東方佛教文化的關鍵節點,見證了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
新疆人熱情好客那不是傳言,在這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可以形容新疆人的豪爽。若不相信你可以嘗試走進他們的生活區,熱情的當地人會拿出自己家里剛摘的新鮮水果讓你品嘗。不光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頭。
新疆的小朋友歡快活潑,能歌善舞,更是喜歡和陌生人主動親近。當我們停車下來時,好幾個小朋友圍上來不斷和我們問好打招呼,對于初到此地的小姐姐當時就被這種熱情弄的有點招架不住。
就像身后墻上的宣傳畫一樣,民族團結,確實更像是一家人一樣親。
現代化的腳步從未停止,而庫車縣卻依舊保持著他的古樸。這里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著這種風貌,原住的老人始終沒離開過這里一步。他們習慣了這種像一家人一樣的生活方式,應該無法適應城市的喧鬧和快節奏。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祖輩歷代都默默的守著這個古老的地方,在他們眼中根本看不到寂寞,他們精神應該是充實、平靜和安寧的。
明日,我們又將動身啟程,從庫車出發去往獨山子,駕駛著我們的遠景X3,行走那條我們本就應該去征服的路,讓我們共同領略沿途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