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500加速倍兒快 試北汽新能源EU5 R500
發布時間:2018-08-17
記得前幾年國產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還都停留在一百多公里,當時我問過不少電動車車主,幾乎所有人都表示選擇電動車純屬無奈之舉(限購政策所致)。雖說純電車領域也有特斯拉這種高端貨,但畢竟離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有些距離的,當時的國產電動車除了駕駛品質不如同價位的汽油車,那極易讓人產生焦慮的續航能力總讓人覺得電動車是夾在老年代步車和汽車中間的一個新物種。而北汽新能源也許是第一個改變這種局面的汽車品牌。
以目前電動車的平均水平來看,單就續航里程一項EU5就已經算得上是超值了。那除了賬面數據上看起來超值外,這款車給我們帶來的靜態動態體驗是否超值呢?這就是我今天來試駕的主要目的。
外觀:清新不油膩
實際上EU5是基于北汽紳寶的D50打造而來的一款“全新車型”,雖然從外觀上來看很難把這兩款車聯系到一起,但至少從一些小細節(比如慢充接口開關的圖標居然是加油槍)不難看出,這是一款基于傳統汽油車而造出來的純電動車。
所以至少在理論層面來說,EU5在機械布局及設計方面和那些從一開始就以電動車為基礎的車型相比是沒有優勢的,比如它的“引擎艙”是和車身尺寸接近的汽油車是一樣大的,然而作為純電動車,它的動力單元并不需要這么大的空間來布局,看似工整的機艙布局實際上使用一整塊不怎么厚實的塑料板蓋住的。而在車內空間表現方面,EU5和同尺寸的汽油車是一個水平的。當然這種“留用式研發”并非一無是處,至少在成本方面省了不少錢,最終也直接體現在了車價上。
整體的樣子還算不錯,除了車身過高導致車輪與輪眉之間的縫隙太大之外,我個人覺得外觀設計方面還算ok。關于后備廂開關的設計,我十年前買的那臺老力獅就是這樣的,放在今天來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EU5的內飾給人的第一感覺挺好的,其實它的樣式和D50是一樣的。只不過EU5內飾淺色部分比較多,看起來很明快,仿木的中控臺面板也沒有絲毫老氣的感覺,整體的氛圍很居家,甚至有一絲北歐家具的氣息。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也是EU5的一大賣點,清晰度很高,顯示信息非常豐富。除了傳統的行車電腦數據和胎壓監測外,它還可以顯示導航地圖,和奧迪的大部分新款車很像。
內飾的做工也還不錯,不過用料方面就稍微寒酸了一點,除了車門中間位置的一點軟包材質外,整個中控臺和門板都是硬塑料材質。尤其是門板材質,雖然是硬塑料,但飾板表面材質很軟,很容易被劃傷,如果車主不是特別在一的話,開幾年之后很容易變得傷痕累累的。
EU5 R500的配置相當豐富,除了儀表盤那個超大的能顯示地圖的液晶屏幕外,車內最具賣點的是基于百度達爾文系統打造的語音控制系統,除了能夠全語音操作來控制車內各項功能,還能自定義喚醒名稱。另外,像自動大燈、自動雨刷、座椅加熱、ACC自適應巡航等功能,EU5 R500都有所配備。
空調和多媒體系統都設置了物理按鍵,不過空調部分沒有獨立的顯示屏,需要在操作時看中控臺上面的大屏,一開始用的時候會不太習慣,畢竟大部分車的空調控制區都是有風量及溫度顯示的,調整EU5的空調系統時需要先看一眼按鍵再轉移視線到屏幕上,不利于行駛安全。
達爾文系統目前還是處于只能夠識別比較短或帶有關鍵詞語句,比如:“幫我導航到首都機場。”或者是“幫我查詢北京西站附近的餐廳。”這類的語句。不過這套系統已經比老款車型的車機系統人性化了很多。在途中設置導航、空調的時候至少可以用語音和車機交流,而且也比之前的系統“聰明”很多。
車內空間表現整體不錯,后排乘坐感受比之前的EU系列車型要好很多,至少已經不是坐在小馬扎上的感覺了。不過如果整體舒適性依然很一般,座在后排總感覺后背是頂在靠背上,肩部完全沒有支撐,坐的時間長了就會覺得累。如果和高爾夫、卡羅拉這類合資緊湊級車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EU5在動力方面的表現還是很能拿得出手的,R500車型搭載一臺最大功率為216馬力(160kW),峰值扭矩為300Nm的永磁同步電機,參數上比老款EU系列有所增長,官方宣稱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7.8秒,實際體驗中我認為它的加速成績很有可能比7.8秒更快。而且即便車速超過100km/h,EU5的再加速能力也還是不錯的。
7秒的破百成績再加上電動車輕快的動力輸出特性,按說EU5開起來應該很爽才對,但事實正好相反,這車開起來讓我感覺特別的不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油門”的響應速度,無論什么車速,每次在踩下“油門”的時候它都要遲疑一下,雖然只有大概半秒鐘時間,但這半秒鐘其實足以毀掉一款電動車本應該擁有的閃電般的加速(響應)的優勢了。
如果你是一個反應速度正常的人,在它“遲疑”的半秒鐘內你會本能的把“油門”踩得更深,結果就是等動力出來的時候車會突然向前竄出去,動力確實挺猛,但這種不跟腳的猛開起來很難受,對乘客來說就更難受了。
如果說加速不跟腳還可以忍受的話,那它的剎車表現就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部分了。EU5的剎車和油門感覺很類似,也是要等半秒,不同的是剎車的不線性是由于動能回收系統與制動系統不協調導致的。具體表現就是當你開始制動時它的初段制動力比較弱,通常你就會加大制動力度,大概半秒鐘后回收系統介入會突然增加一部分制動力度。試駕開始我是坐在后排的,起初我還以為是試駕的人開車習慣導致坐在車里的人經常被剎車弄得前仰后合,等到我自己開的時候才發現,無論你多么努力去控制自己的右腳,它依然會在你踩剎車后的0.5秒增加一股額外的制動力度。
EU5提供了三擋動能回收系統的強度,如果調至最強的第三擋,在收油時就相當于進行制動了,此時車尾的剎車燈也會自動亮起以提示后方車輛。在這個模式下駕駛時,前面說的制動力突然增加的現象會稍好一些。但是這么強的動能回收對于大部分駕駛者來說也是需要時間來適應的。
再來就是它的轉向部分,這個問題倒是很容易說清楚,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字:太虛了。其實EU5的懸架的舒適性和支撐性都還算可以,雖然質感上差了點,但還算在可接受范圍內。整車的隔音降噪水平也算不錯。不過它的轉向感覺確實比較糟糕。試駕大部分是在崎嶇的山路部分進行的,如果過彎速度稍微快一些,你會發現在彎道中即便你去調整方向盤的輸入角度,車頭的指向也不會有任何變化。不過相比前面那兩個問題,EU5的轉向部分已經不算什么問題了,畢竟買它的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不會用它去劈彎的。總的來說,EU5在駕駛感受方面我認為是不及格或者說是感受比較差的。
全文總結:
前面說了,這款北汽新能源EU5很可能是一款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車,頂配16萬元的價格卻擁有超過500km的續航性能,這在前兩年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從實際體驗來看,這款車還沒能改變選擇純電動車是“退而請其次”的這個事實,這款車更多的問題還是集中在駕駛感受方面。其實相比于加速成績、續航里程這些硬指標,很難去量化的駕乘感受確實需要車廠去花更多的心思與時間才能進行提升,我認為大部分自主品牌在這方面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另外在試駕當天,我試駕的那臺車還出現了在后排座椅靠背放倒時靠背脫落的情況,但愿這只是一個極小概率的情況,只是被我趕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