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靠顏值還有更多隱藏優點 試駕一汽豐田奕澤
發布時間:2018-08-10
看到豐田奕澤采用的大膽且極具未來感的實際后,即便是再對汽車毫無認知的人也會停留下來多看兩眼。極具個性的外觀設計為它貼上了年輕運動的標簽,顏值方面雖然是它的優勢,但是內在的一些隱藏屬性讓人了解后對它更是刮目相看。
作者介紹
正文
首先從車輛的動力組合中發動機方面來說,奕澤所搭載的這臺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是豐田TNGA架構中最新產物,發動機代號M20A專為中國市場車型開發。
M20A系列發動機沿襲了此前A25A系列發動機開始導入的多項先進技術,其中包括了高滾流進氣口/多孔式噴油器等。同時還采用了豐田賴以生存的多項常見以及全新技術,包括VVT-iE/小凹曲線凸輪軸/小型油壓間隙調節器/高強度連桿/高應答進氣量控制系統等技術,多點式燃料噴射/內藏EGR冷卻器缸頭/活塞潤滑油噴注控制系統等技術也在發動機內出現。
M20A系列發動機采用了激光切割活塞套筒與筒壁,通過鏡面拋光加工和樹脂土層降低了活塞在運轉中因摩擦而浪費掉的能源,同時用激光在活塞上雕刻出X狀溝槽讓潤滑油發揮出更充分的作用。雖然在峰值扭矩方面落后于渦輪增壓對手,但是更加直接的輸出很好的彌補了數據上的不足,依舊能夠達到持續強勁輸出,只不過是不會有那么突兀的推背感。
Direct Shift CVT可模擬10速變速箱,在日常行駛中效率很高,采用鏈條與齒輪雙傳動方式有效降低CVT變速箱起步肉的問題。實際駕駛中車輛起步過程相對于采用傳統CVT變速箱的車來說的確在傳動效率上有所改善,而隨著轉速升高變速箱內部鏈條切換齒輪的過程令駕駛員毫無明顯感覺,一切都很平順并且悄無聲息地完成了。
奕澤采用標準TNGA架構底盤設計與構造,前部采用麥弗遜獨立懸掛后E型多連桿獨立懸掛。無論是前/后懸掛,擺臂上都有很多開孔,為的是保證支撐剛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實現輕量化。
由于后部采用獨立懸掛所以使得車輛會帶有副車架,而副車架與車輛采用偽全框硬連接,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了車輛在極限駕駛情況下的車身穩定性。
一個對于日常駕駛非常重要的事情,奕澤的轉彎半徑非常合適,為5.2米,這得益于前懸掛的下擺臂設計,下擺臂的彎曲角度以及輪廓造型獨特。
實際駕駛中車輛的轉向回饋有些力道不足,需要駕駛員在駕駛中時刻記住自己打了多少方向以便完成過彎后再反向回多少,這一點會讓長時間駕駛變得有些繁瑣。
高速巡航中車輛的方向盤力度適中,彎道中轉向力度同樣適中,指向性相對精準。方向會有些虛位,轉向中方向反應有些慢,感覺很像是一套電控的轉向系統,不過整體還是能夠很好控制車輛行走的線路。
底盤與車輛四周的NVH工作對于一輛這個級別的車來說算得上合格,底盤方面的隔音做的相對出色,能夠讓車艙內駕駛員與乘客有一個相對舒適的乘坐與駕駛環境。
場地體驗
場地體驗被分為多種體現車輛駕駛以及操控性的科目,包括直線加速/制動,蛇形繞樁,極速避險/雙重避險等,這些科目在體驗中能夠充分表現出車輛底盤以及操控的優點。
在這個科目中主要體現出車輛的轉向以及VSC系統對于車身的控制,VSC系統并不像傳統的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在車輛出現轉向過度或者轉向不足后介入,而是在出現的瞬間一種介乎于即將出現轉向問題的時候及時介入,對方向進行修正。
無論是繞樁科目還是避險科目都是非常綜合的考驗車輛操控科目,對車輛整體的轉向靈敏度,與車身靈活性進行考驗,在這一環節中奕澤能夠在時速50公里以上完成極限避險以及連續蛇形繞樁,這時底盤與方向表現輕松,仿佛沒有到達極限。
就像我此前說過的,我在此前已經多次接觸過這輛豐田奕澤,并且我的同事也在此前有過對車輛外觀的詳細解析,下面先來看看它的介紹,如果覺得還想在了解一下車輛的外內亮點的話可以接著往下翻。
相關閱讀
外觀亮點
外觀極具個性已經成為豐田奕澤的一個最亮眼的標簽,正式這個足夠高回頭率的外觀為它賺來了不少關注度與回頭率,整體外部也不乏實用性以及空氣動力學設計,再次從側面印證了奕澤并不只有好看的臉蛋更有眾多其他科技部分。
進入車內,并非以設計或者說是美學為賣點的豐田這次通過全新架構已經展現了他們未來的方向,更加未來化的設計從車外延續到了車內,同樣實用以及科技等不乏其中。
實事證明豐田奕澤并非只有一個好看的臉蛋,全新的TNGA架構不僅僅是讓車輛的設計以及外觀部分得到升級,內部到駕駛層面的諸多升級也是重中之重。(圖/文/攝 網通社張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