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于純電的SUV,在觀念上往往是空間、離地間隙的提升。不過對于捷豹品牌而言,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運動的基因也是不可或缺的特質,在首款SUV車型——I-PACE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四驅和2990mm軸距等亮點,而且這些參數上的優勢也要在實際的環境中來驗證,因此我們就駕駛者一款純電的SUV——I-PACE出發了。
翻山越嶺下賽道 網易試駕捷豹I-PACE
發布時間:2018-06-04
一直以來對于純電的SUV,在觀念上往往是空間、離地間隙的提升。不過對于捷豹品牌而言,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運動的基因也是不可或缺的特質,在首款SUV車型——I-PACE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四驅和2990mm軸距等亮點,而且這些參數上的優勢也要在實際的環境中來驗證,因此我們就駕駛者一款純電的SUV——I-PACE出發了。
在今年的4月底,捷豹推出了這款純電動的I-PACE車型,它的售價為64.8-73.68萬元。直接的競品可以說是特斯拉的MODEL X,在價格上這款全新SUV更具有競爭力,而且在續航里程和性能上有向對手施加了很大壓力。
價格對比表 | |
車型 | 指導價(萬元) |
2018款 EV400 HSE | 71.80 |
2018款 EV400 S | 64.80 |
2018款 EV400 SE | 67.80 |
2018款 EV400 首發限量版 | 73.68 |
網易汽車 |
● 外觀:設計前衛,風阻只有2.9cd
I-PACE的外型充滿了設計細節和高科技的結晶,雖然是一款純電車型,不過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捷豹家族化的設計元素在其中。比如并沒有封閉的大嘴中網等,不過風阻系數依舊可以保持在2.9cd,這個數據相當不錯。
車身尺寸對比表 | ||||
車型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捷豹I-PACE | 4682 | 2011 | 1565 | 2990 |
捷豹E-PACE | 4411 | 1900 | 1649 | 2681 |
捷豹F-PACE | 4746 | 1936 | 1667 | 2874 |
Model X | 5036 | 2070 | 1684 | 2964 |
網易汽車 |
同時空氣可以通過前格柵上的入口導入,然后通過發動機艙蓋上的開孔導出,增加了車身的下壓力,I-PACE的設計要比E-PACE等車型更加復雜有著細節。頭燈也采用了矩陣式的LED光源。
由于沒有發動機的限制,因此可以看出I-PACE的前懸非常短,同時后輪也是如此。并且將電池組至于車身的下方打造出了50:50的車身比重。同時由于我們試駕的是海外版車型,因此充電接口與國內有所不同(海外版快充與慢充為同一接口)。
隱藏式的車門把手不僅增強了科技感,同時也是很多新能源車型和跑車降低風阻的方式,同時定位于SUV的I-PACE依舊擁有者低矮的車身設計和尾翼,同樣兼具了操控的靈活性,可以說更具有跨界的味道。
輪轂的也是I-PACE彰顯個性的地方,采用了255/40 R22的大尺寸輪胎規格。并且在輪轂的樣式上I-PACE提供了5款,同時還可以在輪合金的輪圈上選裝碳纖維的裝飾板,雖然豪華感十足,不過稍有損壞,維修更換的成本也是非常昂貴的。
I-PACE的設計充滿了概念性,雖然身為一款SUV,但是車尾的造型依舊充滿了運動氛圍,后窗的面積小并且傾斜角很大,讓車身看上去更顯緊湊。
● 內飾:豪華感與星脈靠攏
捷豹I-PACE的內飾同樣突出了科技感和豪華感,采用了三塊液晶像是屏幕取代了大部分的物理按鍵,這一點與星脈十分相似。
同時內飾全部采用了皮質包裹和木紋裝飾面板,質感不錯。而且在設計上I-PACE的中控也被官方定名為“Touch Pro Duo flight deck”,具備了更出色的設計感和空間利用率。
儀表采用了全液晶的設計,同時在配置上I-PACE也配備了方向盤加熱、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自動跟車、GPS導航、四驅空調、前排座椅加熱/通風和后排座椅加熱等功能,營造了很好的豪華感。此外,座椅也采用了兩款設計,標準的運動座椅配備了Luxtec、高檔紋理真皮、溫莎豪華真皮和豪華織物4種材質。此外還配備了一款溫莎豪華真皮材質的性能座椅。
● 空間:軸距2990mm、空間接近C級車
在空間的表現上由于節省了發動機的空間,因此雖然車身不大,但是I-PACE的軸距可以達到了2990mm,前排的乘坐空間令人滿意,175cm的體驗者擁有不錯的視野和頭部空間。
后排的腿部空間有著很好的表現,同時電池組沒有過多的占用底盤厚度,頭部依舊可以保持舒適性。
尾廂的空間也可以656L擴展至1453L,車前也想跑車一樣有個儲物空間,在數據方面并不亞于同級別的SUV車型,實用性非常不錯。同時大尺寸的全景天窗一直延伸了到了車尾,應該叫做玻璃車頂更為貼切。
在儲物空間方面,I-PACE也表現出了與汽油車型相同水準,尤其是前排的中央扶手箱有著非常理想的容積,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后門儲物格比較狹小,放不進瓶裝水,只能盛放一些小件的物品。
● 爆發力強,運動是與生俱來的基因
I -PACE前后軸分別搭載了兩臺永磁同步電機,實現了四輪驅動,同時配備了容量為90kWh(歐洲)的鋰離子電池組,不過由于國內的對于荷電狀態的標準不同,導致這款電池組國內的數據為81kWh。使用100kW的直流快充可以在40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而家用充電樁充滿80%,需要9.1小時。
這兩款電機的綜合最大功率為294kW,峰值扭矩為696Nm。官方公布的0-96km/h加速時間為4.5秒,最高時速可達200km/h。
同時I-PACE以歐洲NEDC工況下計算可以行駛500km,以美國EPA工況計算可以行駛386km,從以上的數據看略高于特斯拉MODEL X 75D。
將近700Nm的扭矩提供了足夠的爆發力,同時電動機在起步的瞬間就可以達到峰值,因此在起步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明顯的推背感。
油門的響應非常靈敏,安靜的提速過程可以讓你不知不覺中就超過了限速,同時四輪驅動在起步的時候起到了很好的穩定性,車輪不會打滑。
此外I-PACE也具備了多級可調的動能回收系統,回收效果在最強狀態下,松開油門就會感覺到明顯制動效果。當然如果對于平順性有更高要求,也可以調低回收的級別,同時也可以關閉動能回收。
轉向的阻尼感很明顯,尤其是在高速的行駛中,有著比較濃重的運動味道。同比方向盤的指向性非常精準,雖然定位為SUV,但是I-PACE依舊延續了捷豹運動的基因。同時位于底盤中部的電池組降低了車身的重心,并且四輪驅動也擁有很穩定的操控性,在多彎的山路上中游走,可以感受到I-PACE的極限很高,并且有著轎車一般的操控樂趣。
底盤采用了前雙叉臂和后多連桿的結構,有著很強的韌性。在過彎的時候車身姿態保持良好,底盤的運動基因發揮出色,同時在非鋪裝的路面這款車型的底盤也能夠表現出不錯的過濾能力。讓瑣碎的顛簸不會在車內表現的很明顯,消化掉了很多碎震。
● 越野:比城市SUV更可靠
對于一款電動車而言,off road顯然不是分內之事,不過同時I-PACE又定位于一款SUV,所以在此次的試駕過程里,我們也用它進行了一些越野的體驗。尤其是在涉水環節里,I-PACE可調節的離地間隙和電池的穩定性讓我們對電動SUV有了跟新的認識,對于電動車的使用半徑有很大的突破。
除了涉水體驗之外,I-PACE也通過四驅和出色的動力完成了爬坡測試,而且在通過駝峰路面的時候也展現出了接近角和離去角的出數據,性能超過了一般城市型SUV。
總結:
在兩天的接觸里你會有時候誤以為你駕駛并不是一款電動車型,因為住在復雜的路況中,電動車型的嬌貴和弱于汽油車型的續航能力,讓我們從來沒有過這種體驗,甚至是強度大于一般城市SUV的越野。但是I-PACE好像就是這么一款可以讓你越來越信任的車型,不僅在城際間穿梭時你可以向駕駛燃油汽車那樣,開著空調加速。并不擔心續航里程的問題,同時正在非鋪裝以及off road的時候也可以用四驅來應對,而且坐在I-PACE車內,捷豹一貫的豪華感撲面而來,如果說之前是特斯拉一統了豪華電動車的市場,那么捷豹I-PACE就是個實力強勁的打擂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