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這三個字母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種情懷,一種信仰,他們認為它的意義甚至已經超過了車輛本身的價值,懂的人自然懂,不用去向別人解釋什么。但不幸的是,我確實沒有情懷,此行的目的只是來評判產品的好壞,那么讓我們開始吧。
如果你心里一直在糾結要不要下手把國產第七代GTI買回家,那么你看完文章之后可能會變得更加糾結。

2013年第七代高爾夫GTI在海外上市,而國產的第六代高爾夫GTI仍然在中國大陸繼續奮斗著,并且絲毫沒有退役的意思,時間來到了2015年9月,國產的第七代高爾夫GTI終于在成都車展亮相,并且宣布將于11月正式上市,至此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繼續往下看就有答案了。



國產第七代GTI終于來了,大體一看,嘿,你別說跟國外的真沒什么區別,該有的都有,U型的日間行車燈,還有暗紅色的LED尾燈,不過千萬別高興的太早,18英寸戰斧式的輪圈在現實生活中那是選裝件,標配還是17英寸的。

第一批上市的國產7代GTI會采用德國輪圈ATS的波蘭工廠代工,往后很可能將變為國產戴卡工廠生產。輪圈的尺寸為18×7.5J,ET值49,不算太大,這意味著想裝進一套改裝剎車并不是很現實,還需要加10mm的墊片,或者更換一套輪圈。國外Performance版本可以提供選裝19英寸Santiago樣式的輪圈,不過我認為國內的路況用18英寸就足夠。
輪胎為普利司通搏天族的S001,尺寸達到了225/40R18,是一套比較高檔的運動輪胎,如果你對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建議將前面的兩條輪胎換成優科豪馬Neova的AD08R,同樣尺寸的大約在1500左右一條,投資不算大,信我,有驚喜。

第七代國產高爾夫GTI相比六代長寬都有所增加,盡管車身變得更大,但車重卻變得更輕,整備質量為1420公斤,比6代GTI輕了40公斤,這是由于它采用了全新工藝制造的鋼板,體積也相應減小了,但強度更高。

剎車系統比上一代所有增強,前剎車盤尺寸為312×30mm,后盤300×12mm,而6代GTI前盤直徑是312mm,后盤直徑則是282mm,這是由于車身前半部分變輕之后,后輪制動力比例需要小幅提升。所以這樣的尺寸在這臺GTI上用來跑街完全夠用,不用去換各種大四或者大六活塞剎車和大盤,這樣反而會增加簧下質量,降低車輛的操控性。如果只是偶爾下賽道的話,準備一套DIXCEL或者HAWK耐高溫的剎車皮也就夠了。國外Performance版本的剎車卡鉗帶有GTI字樣,盤的尺寸提升到342mm、310mm,大小與R相同。

LED霧燈亮起來的視覺效果不錯,這里被小擾流板分成了三段,也算是一種經典的延續。不過并沒有像6代GTI一樣預留散熱的蜂窩網,所以后面就不存在副散熱器,而且也給后期加裝副散熱器增加了不少難度。

『6代GTI可以拆除蜂窩口后面的擋板,加裝高爾夫R的副散熱器』

而在全新奧迪TT以及全新高爾夫R上我們看到原廠都已經安裝了副散熱器,對于降低機油溫度有一定的幫助,但搭載同樣發動機的第七代GTI上卻沒有看到,不知道這是為何。


『第七代高爾夫R 雙副散熱器』
我們知道從EA113開始到二代EA888再到三代EA888,它們都是一步步提高發動機的工作溫度來降低油耗,日常駕駛時搭載EA113的機油溫度基本能控制在95℃左右,第二代EA888車型的機油溫度基本在100℃左右,而第三代EA888發動機則上升到了110℃左右,并且大眾車的中冷器設在了空調冷凝器與發動機水箱之間,說白了就是名副其實的夾心餅干,本身就是結構缺陷,不利于散熱。現在來看后期如果想改進車輛的散熱能力,在不改裝R包圍的情況下就只有安裝前置中冷的辦法了。

第七代高爾夫GTI MK7來自傳說中的“沒區別”(MQB)平臺,簡單來說就是它可以根據車型的定位和功能性選取相應的模塊來拼接,減少冗余零部件或者多余設計,大量運用一體化構造而省卻組裝工序,充分考慮通用性的設計,這樣一個車架很快就出來了,制造成本以及組裝工序都會大幅下降,將會是汽車平臺化生產的趨勢。

從圖上就可以看出第七代高爾夫GTI的后下擺臂比6代更扁一點,這是采用高強度鋼材而獲得更小的體積,另外其它連桿和后輪羊角也都進行過結構優化,所以后懸架總成比起6代GTI輕了4公斤。

國產第七代高爾夫GTI搭載了一臺第三代EA888 2.0T發動機,采用進氣歧管噴射以及缸內直噴技術,最大功率220馬力(162千瓦)/4500-6200rpm,峰值扭矩350牛·米/1500-4400rpm,相比6代提升不少。
數據對比 |
|
7代GTI(國產) |
6代GTI(國產) |
最大功率 |
220馬力 |
200馬力 |
爆發區間 |
4500-6200rpm |
5100-6000rpm |
峰值扭矩 |
350牛·米 |
280牛·米 |
爆發區間 |
1500-4400rpm |
1700-5000rpm |
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看出,第七代GTI的最大功率區間被調校的更加廣泛,峰值扭矩的爆發區間也有所下調,這意味著7代GTI在低、高轉速區間都能獲得更加充沛的動力。


第三代EA888發動機與上一代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就是你可以從發動機艙直接看到渦輪增壓器的本體,與6代GTI是一個完全反向的設計,渦輪位于頭段芭蕉的上面,使得散熱更加合理。另外進排氣管也進行了對調,布局更加合理,進氣靠左而排氣靠右,讓進氣管不必橫跨滾燙的渦輪上方進行加熱,進氣效率會更高。

另外第七代高爾夫GTI的集氣箱比第六代GTI更大,空氣濾芯過濾面積也相應增加,進氣管道變得更短,所以刷完ECU之后更換一副原裝位高流量空濾的效果會更好,甚至在改裝高壓油泵之前都不用更換改裝品牌的進氣套件。

那么接下來,大家看到的就是讓第七代國產GTI上市一推再推的“罪魁禍首”,這是一臺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代號為DQ380,并非海外版的6速DSG。為了讓這臺變速箱與發動機互相磨合,所以才拖延了一年多的時間。搭載這臺國產DQ380的原因,試駕現場我沒能得到明確答復,目前已經聯系廠家工作人員,稍后有正式解釋會進行補充。寫到這里,我不禁淚流滿面,心里感嘆,連有著40多年經典歷史的小鋼炮GTI都裝上了祖國版的變速箱。

接下來我準備測0-100km/h加速的時候發現第七代高爾夫GTI無法完全關閉ESC了,而2011年之后國產的第6代GTI就可以完全關閉ESC,并且選擇ASR關閉或者ESC運動模式后,急加速輪胎打滑的時候ESC仍然會跳出來限制動力輸出,令人十分不解。

通過視頻可以看出來,3000rpm彈射起步轉速升至4000rpm的時候,動力被ESC限制了一下,甚至到60km/h之后,ESC還會跳出來限制動力輸出,導致加速并不順暢。最終測得0-100km/h成績為6.66秒,與6代GTI相差無幾(P-BOX沒開啟one foot模式)。
那么接下來你會問了,那這多出的20馬力以及70牛·米的扭矩去哪了?別著急,我還測了0-400米的加速成績如下圖。

0-400米成績表(供參考) |
車型 |
用時(秒) |
尾速(km/h) |
國產第七代高爾夫GTI |
14.79 |
159.77 |
國產第六代高爾夫GTI |
15.16 |
152.6 |
全新奧迪TT 45TFSI四驅 |
14.09 |
160.0 |
ATS 28T |
14.37 |
156.73 |
新款尚酷R |
13.99 |
168.25 |
寶馬328i旅行版 |
14.22 |
156.74 |
通過“04”加速測試可以看出來,國產第七代GTI沖線時間為14.79秒,尾速為159.77km/h,相比6代GTI快了不少,而且尾速已經快過寶馬328i旅行版以及ATS 28T,與全新奧迪TT 45TFSI四驅版相差無幾,后段很強力,對于原廠車來說已經足夠快了。

第七代GTI開起來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得更快了,渦輪遲滯的現象比上一代減少了許多,壓下油門你能感到發動機內充滿了能量,持續拉著車往前走,而且越來越快,指針不斷地向右推進,這還僅僅是標準模式!

7速DSG變速箱的換擋邏輯有了很大提升,不像上一代車型只有“穩重”(D)與“急眼”(S)兩種選擇,它會隨著駕駛者油門的深淺以及踩下油門的速度調整換擋的轉速,而且換擋速度相當快,在運動模式下它還會故意渲染出那種很鏗鏘的升擋效果,而在舒適模式下,它又乖得像只小貓,表現得非常平順,真有點意思。


變速箱雖然與凌渡相同,廠家應該是調整了第七代高爾夫GTI的主減速比,使得它更偏向于加速,這點通過同等時速下的轉速就可以看出來。

DCC可變懸架系統可以根據駕駛者需求改變減震器的軟硬度,其實就舒適和運動兩種模式而言,日常開起來軟硬程度差距并不是很大,都可以很好地完成日常代步這個任務,只有在高速過彎時你會發現運動模式下的支撐力度更到位一些,不像奧迪TT只有硬和更硬之分,顯而易見,GTI終究是一臺適合日常駕駛的車輛,沒到極端的地步,甚至長途駕駛也不成問題。所以呢,我認為DCC這套系統更適合初級玩家,改裝達人們一定會換上一套B16或者OHLINS的絞牙減震器。


第七代GTI的車身比上一代靈活了不少,主要體現在車頭的指向性更加精準,車尾的跟隨性也變得更高,輪胎與懸架的極限都很理想,整個車輛變得更加勇猛。但國產的七代GTI前橋并沒有電控機械式差速器(VAQ),如果你過分魯莽,它絕對會做出一個大大的推頭動作來警告你。
另外,排氣聲浪也變得更浪,與高爾夫R不同的是,GTI部分聲浪是通過車廂內的發聲器營造出來的,在運動模式下你可以清楚的感覺到車里的聲音似乎比外面還大,潛移默化的渲染駕駛員的情緒,催促著你前進,這就是傳說中的自嗨功能。

剎車成績很好,踏板給人回饋的力度也令駕駛員充滿自信,最終成績為36.44米,但與全新奧迪TT一樣比較容易出現熱衰減現象,10次連續的剎車測試之后呼呼冒煙,一股子燒焦的味道,踏板腳感也隨之下降,日常跑沒有問題,下賽道玩就必須得強化了。
● 總結
就國產第七代高爾夫GTI的表現而言,總算沒有讓等它那么久的粉絲失望,性能提升明顯,配置也足夠高,18英寸戰斧輪圈雖然不是標配,總算也提供選裝,甚至連高爾夫R都沒有的DCC系統也標配了,說吧,你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所以不管怎么說第七代GTI確實變得強大了,但GTI還是那臺GTI么?
總結這部分寫得并不輕松,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哪些人會來看這個評測文章,是那些狂熱的粉絲們嗎?我真的不太確定那些曾經的粉絲們是否還會入手這樣一臺GTI。也許你們的想法和我一樣,心中最大的糾結就是那臺特供版的7速DSG,不管它有多么優秀,多么穩定,只是不夠純粹,不夠原汁原味,我依然希望有一天國產第七代GTI能搭載那臺海外版的6速DSG變速箱。如果你們心里有了答案,請一定給我留言,告訴我你們的選擇。
國產第七代GTI目前還沒有公布售價,如果能與老款的售價持平,那么競爭力還是不錯的,畢竟25萬元左右能買到的性能車不算太多;一旦價格定高了,那么它的市場份額就會被二手6代高爾夫R或者福克斯ST甚至平行進口的福特野馬所占領!文章還沒有完,如果您對第七代高爾夫GTI的靜態部分感興趣,可以繼續翻看一下頁。
相比起性能數據,靜態部分我放在后面,挑了些重點給大家講講,畢竟除了那些性能數控之外,有些朋友也比較看重車內的變化。













需要注意的是,國產第七代高爾夫GTI提供了兩種選裝包,第一個是18英寸輪圈包,其中包括4個18英寸戰斧式輪圈以及1個18英寸的應急備胎;第二個是導航丹拿包,其中包括丹拿音響、倒車影像、支持CarPlay的8英寸MIB High多媒體系統(低配為支持Mirror Link的6.5英寸多媒體系統。)、車頂鯊魚鰭,目前兩個選裝包的價格都未知,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裝。(文/圖 汽車之家 張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