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跑長途這事我們在今年7月已經在京滬高速上驗證過一次(文章鏈接在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當時除了北汽的EV200途遇諸多不順外,騰勢和特斯拉MODEL S都非常順利地到達了上海,尤其是MODEL S憑借著超級充電站的快速充電,以及自身的高容量電池優勢跑完京滬顯得游刃有余。所以這次我們加大了難度,讓MODEL S在冬季挑戰京哈高速,看看它是否同樣能不辱使命。


受物理特性的影響,嚴寒氣候是目前大多數純電動車的宿敵。因為低溫會明顯影響電池組的性能,從而縮短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所以趁著今年11月底北方普遍性的寒流,挑戰一下東北三省對于檢驗MODEL S的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上次京滬行我們開的是后驅的P85,而這次目的地是冰城哈爾濱,當然要四驅的P85D才更合適。而且以后也沒有P85這個車型了,P85D已經全面取而代之。



從北京到哈爾濱走京哈(G1)高速,算上修路繞行要1300多公里,我一個月前剛開汽油車跑過,早上6點出發,晚上6點到達。不過開MODEL S肯定不可能做到這樣的效率。我們此次的計劃是兩天半的時間開到哈爾濱,中途的每個超級充電站都需要停下來充電,否則是肯定開不到下一個的。

我想很多人會問一共4輛車為什么要分成兩批出發?這是因為中途有些超級充電站只有兩個充電樁,如果4輛車同時到達也要排隊充電,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MODEL S上的空調的制熱效率并沒有汽油車那么高,畢竟是要靠電加熱,所以設定為20℃也只是出風口有點熱乎勁,車內并沒有多少暖意。


最有效的節能辦法還是控制車速,車速越低需要用來對抗風阻的能量就越少,保守起見,我們將車速定在100km/h,然后再視情況加減。





我們順利到達第一站秦皇島,卻發現本應該早就充好電離開的第一批兩輛車還停在充電位上,開始我以為是他們還沒充完,但離近了才發現是他們根本還沒開始充。







第一天由于在秦皇島遭遇充電站無法使用的問題,所以并不能說是一帆風順。而第二天的行程就更加艱巨了,因為從沈陽到長春要跑330km,按第一天的速度計算出的續航里程很難達到這個距離,所以降速是肯定的了。



目前沈陽只有一處位于市中心的超級充電站,希望特斯拉能盡快在靠近高速公路的地方再建一座,這樣路過的車輛就不必費時非要開進市區才能充電了,至少能節省一個小時的時間。

連接好充電設施后不久,我正準備離開車時車載電腦忽然提示充電結束,后來證實是這臺充電樁有問題,無法持續充電,而其它三座工作正常。這要是沒發現就離開了,等吃完飯再回來才發現時間就白白浪費了。所以充電期間車主最好多關注一下自己的手機,特斯拉的車主應用上可以時刻看到充電的進程。







從沈陽到長春這段,我的平均車速不到70km/h,歷時5小時6分鐘??梢韵胂笠幌铝阆?2℃車內無空調的感受,為了保證續航里程可以支撐到目的地,必要的舒適性的犧牲是免不了的,如果因為沒電停在半路上就更麻煩了。




特斯拉車型通過軟件升級就能出現新功能,這個做法也夠具有時代意義的了。只要之前買的MODEL S在硬件上帶有側面雷達探頭和前風擋上的攝像頭,就可以通過將系統升級為V7.0版本來刷出自動駕駛功能。(具體相關介紹請看這篇文章)




盡管MODEL S的這套自動駕駛功能已經非常成熟,但由于高速路上的突發情況較多,比如忽然出現的路面不平整,或者路上有遺撒物,總之為了安全駕駛者是不能雙手離開方向盤的。





全文總結:
50個小時,1302公里。我們完成了挑戰京哈高速的任務,但過程并不輕松。在這種氣候下,MODEL S的續航里程只有7月份京滬行那次的80%-90%,這就造成了原本就不高的容錯率進一步下降。也就是說我們在途中不能遇到任何突發狀況,比如嚴重的長時間堵車,或者不小心走錯一個出口,一旦出現非計劃內的電量消耗,就可能無法到達下一個超級充電站。所以,以目前的條件來看,開特斯拉MODEL S在嚴冬做長途駕駛是可行的,但同時也是那個盡量不要去選擇的最后方案,如果非要這么做,請事先做好詳細計劃,然后祈禱別遇到任何問題。當然了,特斯拉MODEL S都這么費勁了,其他電動車就更要再三掂量自己的能力,別輕舉妄動。(文/圖 汽車之家 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