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款MG 3SW停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便已發現它與2011年推出的MG3 Xross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由于當時消費者對于跨界車的購買熱情并不高,MG3 Xross的銷售僅僅維持了一年便暫時隱退。而如今,隨著小型SUV的熱度逐漸提升,上汽覺得這款離地間隙比MG3多出了10mm,配備跨界風格套件的MG 3SW也能夠趁此勢頭再度迎來自己的時代,于是,它回來了。

● 外觀簡介:造型時尚,目的即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
正如開頭所說,MG 3SW正是基于先前的MG3 Xross改款而來,除了輪圈和內飾配色稍有區別外,兩者可以說幾乎完全相同,僅從外觀來看想要找出不同之處并不容易。此次MG 3SW的回歸是看中了中國品牌小型SUV的發展速度,盡管在級別上它依然是一臺小型車,不過在造型設計上,MG 3SW與那些小型SUV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

MG 3SW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079mm×1739mm×1528mm,軸距為2520mm,與MG3 Xross無異。而在小型車序列中,唯一還在堅持走跨界路線的似乎只有Cross POLO一款車了,不過它的體型相比MG 3SW來說還是要小一些。色彩搭配上,原先Xross車型上的8種車身顏色減到了4種,不過對于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原先所提供的橙色,至少在視覺上更能給人熱情的感覺。


從外觀來看,MG 3SW與MG3的主要區別在于外觀套件上,該車新增了黑色前后護板以及側裙,視覺效果加分不少。此外,車頂還新增了鋁合金行李架,可承受約80公斤的負重,出游時偶爾帶個自行車還是可以的。


『MG3 SW外觀套件』

其他外部配置并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鹵素前后燈、后3枚駐車雷達探頭以及帶加熱的電動調節外后視鏡都是基本裝備,同級別其他車型的配置也基本如此,算得上是主流配置水平吧。


輪胎配置方面,16英寸雙色輪圈是與Xross車型變化最大的地方之一,搭配的佳通輪胎規格為195/55 R16,滿足日常使用足矣。此外,該車配備的是非全尺寸備胎,備胎規格為185/70 R14,應急情況下使用一段時間基本不成問題。MG 3SW的制動系統依然采用同級別主流的前通風盤+后鼓式的組合,制動力表現也能夠讓人滿意。

● 內飾簡介:橙+黑色搭配獨特,iPod風格面板彰顯時尚。
橙+黑色成為了MG 3SW唯一的內飾配色選擇,從視覺上看確實能彰顯活力與時尚的個性。中控臺、門把手,甚至是車鑰匙都采用了類似iPod的圓矩形設計,這同樣也是為了討好80、90后的年輕消費者們。三輻式方向盤僅能上下調節,且外圈沒有包裹皮革,同級別許多車型也基本沒有這些配置。


中控臺和車門內飾板毫無疑問都是硬的,門內飾板一般用于擱手的區域采用了橙色織物覆蓋,相比其他車型的人造革來說更顯得標新立異。至于車內配置方面么,手動空調和單碟CD機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相比同級別其他車型沒有什么優勢,各種按鈕和旋鈕的手感緊致,在體感上能獲得一些分數。

『單碟CD機和旋鈕式手動空調』


● 座椅和乘坐空間:空間表現尚可。
手動調節的織物座椅采用雙色搭配的方式,與內飾的整體風格相契合。坐墊填充物較為厚實,舒適程度可以打80分。后排座椅配備了3組三點式安全帶和2組兒童座椅接口,中間座椅沒有扶手還屬于情理之中,沒有中間頭枕倒有些不應該。

身高176cm的體驗者坐入MG 3SW的前排后,其頭部空間約為1拳,算得上是比較富裕的。不過當他坐入后排后,頭部和腿部空間均只剩下了3指,一下子變得局促了不少。MG 3SW中間地板微微隆起,幅度不大,不過受到前方水杯架的影響,縱深不夠,擱腳依然不方便。



● 天窗和后備廂:配置到位,后備廂容積不大。



電動天窗在MG 3SW上沒有缺席,盡管天窗面積不大,但是采光通風功能都是能夠滿足的。該車后備廂常規容積為256升,放兩三個軟包或一個拉桿箱還行,要是需要多放幾個旅行箱的話只能放倒后排椅背了,容積最大可擴大到938升。椅背放倒后與后備廂地板依然有一定幅度的高度差,再加上尾廂開口下端距地面約780mm,在同級別中屬于偏高的水平,取放物品有些不方便。
● 動力系統:1.5L+5AMT變速箱。
動力系統方面,MG 3SW配備的依然是那臺代號為15N4S4的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分別為109馬力和135牛·米,賬面上的數據與MG3并沒有什么不同。不過據廠商工作人員透露,MG 3SW的這臺發動機配備了雙凸輪軸氣門正時系統,而原先僅在進氣側采用正時系統。

與發動機搭配的是一臺5AMT變速箱,同價位不少中國品牌小型SUV也采用相同的變速箱形式,其優點在于操作方法接近自動變速箱,解放了駕駛者的左腳,但同時又能傳承手動變速箱低傳動損耗、低制造成本等優點。

AMT變速箱也有D、N、R三個擋位,與自動變速箱、CVT變速箱不同的是,AMT一般不會設置空擋。當車輛處于靜止狀態時,只需拉起手剎,并將擋位掛入右前方的N擋即可。將擋把向后拉到N與R擋之間的位置時,擋把會順勢向左移動一格,擋位即切換到了D擋,再將擋位向左移動一格便可在自動換擋或手動換擋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 試駕體驗:
日常行駛時,1.5L發動機與5AMT的組合足夠應付日常使用,只要溫柔對待油門踏板,MG 3SW就會將每次升擋時機放在2500rpm附近。如果說自動擋車型的加速過程猶如乘電梯的話,那么AMT車型就相當于走樓梯了,車速遞增呈“階梯式”,可別嫌它加速不夠線性,所有AMT變速箱加速時都是這樣的。

拋開變速箱的“獨特個性”,這臺1.5L發動機的表現倒是不錯。如果嫌自動模式下車輛太溫順,只要將擋把一撥,將其切換到手動模式。由于這臺AMT變速箱并不具備自動升擋功能,發動機轉速能夠踩到6500rpm以上直至紅區斷油,嗷嗷叫的發動機轟鳴聲相信能提起駕駛者的操控欲望。


需要注意的是,MG 3SW可選裝自動啟停功能,這對于提升日常駕駛的燃油經濟性很有幫助,而且該功能在同價位車型中是非常少見的。不過想要該功能需要多花費2000元才行,此次我們試駕的兩臺車也都沒有選裝該配置,沒能第一時間體驗有些遺憾了。

機械液壓助力的方向盤轉動起來偏沉,車頭指向性還算精準,再搭配輕盈的車身,運動氣息依然到位。不過作為一款家用車,我們希望它能夠將方向盤調節得更加輕巧,要知道現在MG3車系中女性車主占了近一半的比重。哦對了,MG 3SW的轉彎半徑為5.2米,比POLO(5.3米)的表現稍好一些,符合同級別車型的主流水平。

前輪驅動的MG 3SW前后懸架分別為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懸架組合與同價位的小型車和小型SUV并沒有什么大的區別。通過改變減振器部件,MG 3SW的滿載離地間隙從MG3的119mm提高到了129mm,與cross風格的車身套件搭配,跨界風格更顯濃郁。

面對路面上的那些細微波動和裂紋,MG 3SW的減振器不是將它們過濾掉,而是更愿意將這些波動都“告知”駕駛者。不過在面對幅度較大的坑洼路面時,減振器立即變得盡職盡責,舒適性仍然有一定的保障。


總體來說,MG 3SW的駕駛感受符合同級別車型的主流水平,偏重營造舒適感的底盤能夠應付日常的動力以及比手動擋更便于操縱的AMT變速箱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能夠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再搭配時尚的跨界車身套件,這臺MG 3SW相信能夠滿足那些在乎日常使用、價格和造型等多方面需求的消費者。
● 文章總結:
MG 3SW作為MG3車系中主打年輕消費市場的細分車型,在外觀設計和內飾配色上確實做了很多的努力,不僅拉開了與偏向傳統家用市場的MG3的定位差距,在小型跨界車市場中,MG 3SW可算是一款實惠、又時尚的選擇。要知道目前在這塊細分市場中,MG 3SW只有Cross POLO一位競爭對手,而它則要比MG 3SW貴出兩萬元左右。
1.5L發動機動力表現和響應都不錯,與之搭配的AMT變速箱作為一種價格便宜、結構簡單的自動變速箱形式,用于替代傳統的手動變速箱、解放駕駛者的左腳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這也是為什么諸多價格低廉的中國品牌小型車選用它的原因。當然鑒于其較慢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逐步將眼光轉移到雙離合或CVT變速箱上,對于MG 3SW來說似乎也應該作出一些改變。

盡管MG 3SW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太過強勁的對手,但消費者至今仍對這種跨界車型提不起太大的興趣,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少中國品牌已經推出了多款價格不到8萬,配置仍算豐富的小型SUV,諸如哈弗H1、瑞風S2等等,想要與這些車型進行競爭,MG 3SW必須作出更接近SUV的努力才行。(文/圖/攝 汽車之家 朱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