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月,東風雪鐵龍正式發布了中期改款的C5(以下簡稱C5),新車從外到內都有著很大的變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回顧之前的靜態體驗文章(傳送門)。縱使全身造型都換了,判若兩車,但只要湊近聞一聞,就會發現那股熟悉的香水味,開始來的感覺還是那么的法式,另外還有一點點我行我素的設計。

雖然官方稱其為第三代C5,實際上只是中期改款車,外觀內飾全都是新設計,但車身尺寸變化不大,動力系統也沿用老款的動力總成,配備1.6T和1.8T兩款發動機。我們今天試駕的是1.8T車型,配備6速自動變速箱。

新款C5的1.8T發動機具有單渦輪雙渦道、進氣正時無機可變、靜音正時鏈條傳動、可變排量機油泵等主流技術。我們試駕的1.8T車型達到204馬力,參數依然比大眾系的1.8T發動機高,而且可以啃粗糧,可以加92號汽油,這點挺好的。


傳統的6速自動變速箱今天看來似乎有點落伍,或者說是缺乏亮點。其實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車輛就是個代步工具,舒適是最大訴求,而這點6速自動變速箱可以做得很好,所以還是有可取之處。除了最常用的D擋之外,C5的變速箱還具有運動模式、冰雪模式以及手動模式。

C5具有AMCS大師級平順底盤(官方名稱),懸架具有軟硬自動調節能力,減振器采用獨特的斜置式設計,分界垂直應力。C5在底盤調校方面向來有獨到的見解。
試駕感受:油門調校比較慵懶

C5的油門調校還是比較淡定的類型,不會像日本車那樣碰一下油門就竄出去,但最常遇到的0-60km/h加速還是比較輕松的,而且啪啪啪地就升到最高的6擋,之后就沒感覺了,清心寡欲的,不太愿意降擋。凡事看兩面,總能找到好的角度,開C5可以比較隨意地踩油門,絕對有助放松心情。

切換運動模式的話情況會有所改善,從掛S擋的那一刻起,立刻先降一個擋,動力響應速度自然會更快一些。但只要前面有車稍微擋一下,油門松一點點,立刻奔著5擋去,是的,運動模式最高是5擋。我總覺得我掛了個假的S擋,怎么還是這么愛升擋的。

雖然C5的變速箱還是只有6個擋位,但6擋跑著100km/h的時候發動機轉速大概2000rpm,算是比較正常的水平,發動機噪音和振動都不高,沒毛病。如果想加速的話,輕踩油門至三分之一深度,車輛會很淡定地維持在6擋,不過實際加速表現卻也還行,發動就有足夠的扭力帶動車輛加速,就是一副非必要不降擋,在其它擋位的時候也差不多這樣子。

如果來真的,油門踩到底,變速箱才會恍然大悟,降到較低的擋位,然后伴隨著發動機的怒吼,終于使出真功夫了,有些東西果然是要逼出來的。C5的1.8T車型怎么說也有204馬力,還是有點料的。這時候暴露了一個6AT的短板,擋位之間的落差稍微偏大一點點,低擋高轉時動力有點過猛,高擋低轉又好像動力差那么一點點。很顯然,激烈駕駛不是C5所擅長的科目,原來一直是淡定平順地換擋的,現在變得手忙腳亂的,既然車子不喜歡這樣,又何必為難它呢,還是悠著點開比較合適。

坦白說,C5的動力調校風格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至少不太喜歡,但有些方面我倒是挺欣賞的,例如穩定的行駛表現和偏沉一點的轉向調校,這也是C5一直以來最有味道的地方。C5無論在低速還是高速行駛(受路況限制,今天最快只開到100km/h)、直線巡航或者并線動作,都表現得非常沉穩,你握著方向盤會覺得心理很踏實。從行駛性能的角度看,C5的底盤調校向來都能讓人滿意。

如果從減振舒適性的角度來考量,那我就有點保留了。先說好的方面,面對路面的起伏,C5總是能夠很好的化解,讓人始終保持有穩的感覺,這點很不錯。但面對像上海外環這樣路面不平整的情況,就有點不盡人意了,一路上始終有高頻率的小幅度振動傳到車里,通過方向盤和座椅傳遞到乘客身上,有點像性能車路感豐富的樣子,影響了舒適性。當然,路況好的話感覺自然會好一些。
這里補充一段說明,由于這次試駕的車型是試裝車,車況調校略有不同。第一天試駕的C5減振表現讓人不太滿意,然后第二天我就爭取在返程時換另外一輛車試試。果然很不同,這回終于感覺開上真的C5,重走一遍上海外環,懸架的減振效果要比前一天的好很多,傳遞到車里的振動溫柔了很多,而且數量也少了很多,不再煩人。是的,就和老款C5一樣,依然棒棒的,這個價位最棒就是它了。

轉向調校也是表現不錯的地方之一。C5的方向盤直徑不小,車頭的指向對于方向盤的指令也不是很敏感的類型,虛位也不小,而還有有車輪傳過來的振動,反正就不是運動型的。那好在哪里呢?C5的轉向調校相對偏沉一些,這個比較符合我的個人喜好,而且轉向角度加大或者車速加快時會變沉,手里握著方向盤更有分量,讓人感覺更真實、更直接,電子味不重,就像赤足穿鞋一樣。


整體來說,C5的表現還是瑕不掩瑜的,有些還沒提到的方面也是表現不錯的,例如隔音,在法定限速范圍內,路噪和風噪都控制得不錯,雖然說不上有越級表現,但至少比我家的雅閣要好一些。
由于之前的實拍體驗文章已經很詳細了,在這不再贅述,簡單聊聊昨天下午相處半天的感覺,以及一些用戶體驗的小細節。



C5配備米其林浩悅系列輪胎,屬于靜音舒適型輪胎,與C5的定位挺般配的。雖然廠家還沒公布詳細的配置表,但試駕車看著應該算是比較高配的車型,配備的是17英寸輪圈。在這個顏值優先的時代,同級車型很多都給高配車型配18英寸輪圈,有些甚至配19英寸的,C5有點過于保守了。



在這個價位這個級別的車型中,C5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配備全液晶儀表盤,視覺效果相當棒,屏幕尺寸很大,有充足的空間讓用戶自定義內容。


同級同價位車型中,配備按摩座椅的很少,C5現在算一個,同時還有座椅記憶功能。從實際體驗來看,雖然只有腰部位置有按摩功能,但已經能夠有效降低疲勞程度,挺棒的。

接下來跟大家聊幾個細節,有好有不好。通過某些細節,可以在C5上體驗到那種熟悉的,但又不太易懂的法式浪漫。是的,其實大家都知道雪鐵龍的現在車型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不再像過去那般特立獨行又固執,但在C5上我還是覺得有些設計不夠人性化。



擋把后方位置有兩個杯架,有足夠的深度,而且有限位裝置,放水瓶是挺好的,但如果是矮一點的易拉罐就不太好拿了,例如圖中的金罐紅牛,手只能拿到上面一點點,喝完放回去的時候限位又有點緊,要使勁按。或許這是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但對于處女座用戶(我就是)來說就覺得有點不夠周全了。

這可以算是個意外收獲,我只是在開車的時候把相機往副駕手套箱里放一會,但拿出來的時候卻冰得鏡頭都起霧了,冷藏效果相對不錯,這點絕對夠浪漫。
小結:
新款C5在外觀內飾方面帶給用戶耳目一新的感覺,戲路一下子從吳秀波變成了吳彥祖,變得年輕時尚了許多。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喜聞樂見的事情,對于C5來說也是一次大刀闊斧的更新升級。雖然新車沿用老款的動力系統,但能力上還是勝任的,只是有點性冷淡似的調校風格只適合代步使用,幸好C5本身的定位就是舒適代步,這就合適了。C5一直以來都是性格鮮明的產品,我覺得已經不屬于中庸的范疇,愛它就要包容它的不足,不愛就各走各路好了。但我相信,新款C5應該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文/圖/攝 黃榮嘉)
之前的實拍(傳送門)和試駕體驗文章(往前翻兩頁)已經對新款C5作了詳細的介紹,這回咱們看看性能測試的成績如何。東風雪鐵龍在2015年9月推出“T時代C5”,這套1.8T+6AT的動力總成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搭載在C5上面的,眼前這臺新款的C5依然沿用這套動力總成。


● 加速測試
全力起步時發動機轉速最高可以達到2200rpm左右,松開剎車之后變速箱響應挺快的,車輛立刻進入全力加速狀態。剛起步的時候爆發力還行,最高g值達到0.5g左右,輪胎甚至有時候會發出輕微的一聲響胎,但之后就比較平淡了。整個加速過程變速箱升了兩次擋,換擋動作沒什么毛病,沒明顯頓挫很平順。


最終實測0-100km/h時間為8.68秒,比1.6T車型的9.35秒要快一些,但比官方數據的8.3秒還是要慢了一點點,測試時較高的氣溫(32℃)應該是影響成績的主要原因。


● 制動測試
新款C5的懸架調校以舒適性考慮為主,所以相對偏軟一些,全力制動的時候重心前移幅度較為明顯,但整體車身姿態還算平穩,尾部沒有擺動的趨勢。最終實測成績為39.85米,屬于合格偏上的水平,表現還不錯。





● 油耗測試
新款C5配備兩款發動機,1.6T和1.8T發動機使用的技術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排量不同的差別。但這兩款發動機的廠家推薦使用的油品不太一樣,1.6T車型推薦油品為92號汽油,而1.8T則是95號汽油。根據油箱蓋上的說明,其實1.8T車型也可以加92號汽油,只是推薦加95號。

這次油耗測試一共行駛了117km,平均時速31km/h,包括高速、城市擁堵路況,空調自動恒溫23℃,最終消耗95號汽油11.16L,實測平均油耗為9.5L/100km。雖然成績不算特別出色,但考慮到實測時氣溫較高,成績還是比較正常的,而且也低于中型車推薦值。



總結:

從最初參加廠家的試駕活動到再次拿到試駕車做測試,新款C5都沒帶給我太多的驚喜。外觀內飾的新面貌確實與時俱進了一把,功能性配置也有較大的進步,但骨子里還是熟悉的C5,開起來的感覺還是那個味。如果你需要的是一輛價格實惠的代步車,比較看重行駛舒適性,那么新款C5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的底盤確實是這個價位里面最好的,沒有之一,但在一些細節方面,你也要有包容小不足的心理準備。如果想了解更多的關于新款C5的信息,可以看看下面的視頻講解。
本文測試的這臺頂配車型售價為21.99萬,相比老款的頂配車型定價降低了1.7萬,幅度還挺大的,如果算上終端的優惠,價格很容易就逼近20萬大關,性價比還是蠻高的。入門級車型的售價也下調了1萬元,降至16.99萬,已經直接殺入到緊湊型車的價格區間,大有錯位競爭的味道。(文/圖/攝 汽車之家 黃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