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攝影的朋友都清楚,有句話叫“單反窮三代”,器材提升一個等級往往要付出翻倍或者更高的價格,但對于那些“錢不是問題”的用戶來說,它們只要更好的。如果從轎車的角度來看,奧迪S3確實有著不錯的性能,加速很快,性價比也很高,所以測試文章的小標題叫“就差錢了”。但對于那些有著更高要求的用戶來說,他們可能對跑車定位的TTS更感興趣。什么?比S3貴差不多30萬,錢不是問題,值不值才是關鍵。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這次試駕的2016款 TTS Coupe 45 TFSI quattro(以下簡稱TTS)比奧迪S3貴了28.28萬,兩者在動力總成方面幾乎是一樣的,但除此之外,兩者就沒有太多的共同點了。本質上來說,S3可以看作是強化版的A3,始終是轎車,而TT天生就是跑車,在運動性能方面更有天賦,TTS就強了。










TTS配備2.0T高功率發動機,最大功率286馬力(210千瓦)/5300-6200rpm,最大扭矩380牛·米/1800-5200rpm,整體來說跟S3差不多,但調校有所不同。TTS發動機采用反置布局,進氣側在前,并且發動機向后傾斜12度,使發動機艙布局更加緊湊,同時也使車輛的重量分配更集中在車身中部。為了壓榨更強動力,發動機內部經過強化處理,使用強度更高的活塞和連桿。同時為了保持耐用性,讓發動機工作更穩定,TTS還配備了更大尺寸的中冷器。

與發動機匹配的依然是濕式6速雙離合變速箱。TTS具有經濟、舒適、自動、動態、個性化五種駕駛模式。個性模式可以對發動機/變速箱、減振器、轉向、quattro四驅系統、發動機聲音五項進行調節。


TTS標配quattro全時四輪驅動系統,新的電控多片式離合器安放在后橋位置,取消了蓄壓器,重量減輕了1.5kg。同時,TTS還配備電子限滑差速器,過彎的時候可以對內側車輪進行制動,提升車輛循跡性。



即使車輛性能再強,最后還是要通過輪胎轉化為抓地力,TTS原廠配備普利司通搏天族S001輪胎,抓地力不錯,即使在賽道上也有不錯的表現。
● 性能測試
TTS的彈射起步模式設置很簡單,選擇動態模式,徹底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長按3秒),然后油門剎車一起踩,發動機轉速會攀升至4000rpm,are you ready?如果你也準備好了,那就松開剎車吧。接下來你只需要保持踩著油門到底,握好方向盤,然后好好享受刺激的推背感。

TTS的濕式雙離合變速箱表現不錯,彈射起步時允許發動機以較高的轉速起步,離合器結合速度也很快,松開剎車之后車輛立刻迫不及待地往前沖,沒有浪費任何時間。但TTS的雙離合變速箱不能老這么玩,三四回就提示變速箱過熱了,需要歇會。知足常樂,能有這樣的表現也該滿足了,畢竟現實中幾乎沒人會這么干。



0-100km/h加速時間對比 |
寶馬M2 |
奔馳A 45 AMG |
奧迪TTS |
奧迪S3 |
高爾夫R(MK7) |
4.45秒 |
4.63秒 |
4.85秒 |
4.87秒 |
4.96秒 |
TTS的彈射起步很過癮,但啪啪啪的幾秒鐘就完事了,顯然誰也不愿意,咱們去廣東國際賽車場再實測一下400米加速的表現。測試的時候氣溫比之前0-100km/h加速時高一些,達到30℃,對加速成績有一定影響。最終實測所得,TTS的400米加速成績為13.22秒,尾速為169.2km/h。從靜止開始加速至100km/h用時4.93秒,比之前實測的成績稍慢了一點,氣溫是主要原因,否則可以再快一些,很大機會可以超過奧迪S3。

TTS在400米末段升上6擋之后加速力度明顯放緩了,雖然離大直道盡頭還剩下好些距離,但并不足以讓TTS加速至200km/h的速度,而一塊測試的奧迪S6則在相同的距離內剛好完成0-200km/h加速測試。把TTS和S6放一起對比并不嚴謹,兩者體量和排量都有著較大的差距,但400米之后的加速主要確實更拼發動機的絕對功率。
0-400m加速對比 |
寶馬M2 |
奔馳A 45 AMG |
奧迪S3 |
奧迪TTS |
高爾夫R(MK7) |
12.56秒 尾速181km/h |
12.9秒
尾速176.45km/h |
13.12秒
尾速170.30km/h |
13.22秒 尾速169.20km/h
|
13.24秒 尾速168.76km/h |





TTS的制動系統規格挺高的,配備四活塞前制動卡鉗和大尺寸的制動盤,而且輪胎規格也達到245/35 R19,相對于不到1.5噸的車重來說相當輕松。即使用性能車的標準來看,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另外,在全力制動的時候四根電磁減振器也及時調整阻尼,使車身姿態表現得更加平穩,減少重心前移的幅度。

在繞樁體驗之前把駕駛模式切換至動態模式,車身穩定系統保持打開狀態。TTS配備了可變齒比轉向系統,繞樁的時候方向盤轉動的幅度不大,很靈活,指向很準,車身的反應也很迅速。從60km/h的速度開始嘗試,車輛表現得非常輕松,就像按著軌道行駛一樣。把速度提升至70km/h,車輛依然有著不錯的循跡性,但明顯更有感覺了,車身來回晃動的頻率加快,但節奏很容易把握。給人感覺就是車輛很友善,而且極限也挺高的,讓人玩得開心、放心。當然,在這背后四驅系統和電子系統也是干了不少活的。

關閉車身穩定系統試試看,車輛尾部變得更加靈活,也更有蠢蠢欲動的勢頭,在一定范圍內依然有著不錯的可控性。在試探車輛極限的同時,也是在不斷挑戰自己,那種感覺很好玩。如果彈簧再硬一點的話,車身側傾的幅度可能會小一些,車輛極限可能會更高,但這樣車輛會變得更難駕馭。所以,我覺得廠家現在設定的這個平衡點挺好的,降低門檻,讓用戶更容易享受駕駛樂趣了。
在之前的TT測試文章中就有提到過,普通版TT的懸架只有“硬”和“更硬”兩種模式,TTS更是如此。剛從我自己的雅閣下來換TTS的時候,真有點不習慣,沒開多遠就覺得腰緊了,趕緊把座椅靠背的傾斜度調大一點。TTS的運動座椅調節選項很豐富,就連靠背側翼也能調,開快的時候可以調緊一點,包裹性更好。但如果用跑車的標準來看,我覺得TTS坐姿還可以再低一點。

市區里開,我覺得還是舒適性更重要一些,所以我一般選擇舒適模式,懸架會相對軟一點,真的只軟一點點,排氣聲音也沒那么吵,3000rpm以下基本上沒動靜。這樣的舒適程度雖然有點湊合,但起碼邊上的女朋友不會投訴,日常代步也還行。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油門也變得沒那么敏感了,思想負擔立刻輕多了,不用老擔心開慢了會給車子鄙視。因為選擇動態模式的話,油門會一直處于一觸即發的狀態,讓人也跟著神經兮兮的。

如果遇到堵車或者油量所剩不多的情況,可以試試經濟模式,大部分的動力會被封印起來,前半程油門都會變得很不敏感,動力響應也會變得不怎么積極,甚至有點慵懶的感覺,開起來有點像是把渦輪給拆了,只剩下一個2.0L自吸的發動機。

經濟模式下還有發動機自動啟停和“溜車”功能,松開油門之后發動機轉速回落至怠速,就跟手動擋車型掛空擋一樣。雖然把一臺性能開車這樣有點浪費,但確實能夠實現不錯的節油效果,而且感覺更容易駕馭,所以代步使用挺合適的。



經過106.2km的行駛,TTS消耗95號燃油10.11L,實測平均油耗為9.5L/100km,對于一輛性能車來說,這樣的油耗水平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還是在相對擁堵的路況測得的成績(平均時速28km/h)。

剛接觸的時候,除了座椅和減振讓人不太適應之外,其實還有敏感的剎車,幾乎就沒有虛位。日常駕駛的時候,要精準地控制剎車踏板前2cm的行程,否則很容易把車里的人搖得人仰馬翻,對,這也包括自己。如果開雅閣,我只要用20%的注意力就夠了,但開TTS,起碼要50%以上,這還是悠著開的時候。但人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給點時間就能克服。

如果在市區里用動態模式,TTS會立刻變得像改裝車一樣,就是換了絞牙減振器和排氣管那些,顛簸的感覺不再停留在路感的層面,而是真的可以顛到心里去,排氣管的聲音也會躁動起來。受車輛情緒的影響,駕駛員的怒路癥也很容易發作。TTS不到5秒就能從靜止加速到100Km/h,超車易如反掌,但從踩油門到發現攝像頭,往往只是幾秒鐘之內的事情,緊接著又一腳重剎,緊張的時候可能還會多踩了一點,這么干的話副駕的朋友很快就暈菜了。相比之下,S3即使調到動態模式,懸架也沒有TTS的舒適模式那么硬,舒適性方面兩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你可以天天開著S3代步出行,但TTS就未必了。

把副駕的朋友先送回家里休息,然后再往山里走一趟,好好陪陪TTS。接下來要上演的不是現實版的頭文字D,沒有任何競賽的項目。之前一直覺得奧迪的轎車都挺白開水的,開起來有一定的高級感,但也會讓人覺得無趣,缺點性格。但TTS顯然是個例外,通過手里的方向盤、腳下的油門剎車、以及屁股下方的座椅,沒走幾步你就能跟它聊得像老朋友一樣。

在山路上,TTS的轉向很精準,很有卡丁車的感覺,車頭指向始終朝著你想去的方向,就像是軌道車一樣,甚至讓人有種錯覺,車子永遠不會脫軌。好奇害死貓,你會好奇地想知道它的極限在哪里,但現實中這是不可能的。我并不打算挑戰它的極限,一起開開心心地溜會就好。

其實真用不著開太快,TTS的優點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到,例如車輛重點轉移的變化很容易掌握。這是種微妙的感覺,而且是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的,幾乎沒有技術水平的門檻。駕駛車輛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對于車輛重心的控制是最關鍵的地方,這直接決定人車合作結果的高度,就是你能把車開多快。

在市區開TTS會覺得剎車太敏感,但在山路上就覺得它真的好了,可以說是快、狠、準,腳感也很棒,踩著踏實。從碰到剎車踏板開始就有制動力,不會因為有虛位而浪費時間,而且制動力度很足。在之前的TT測試中有提到過,剎車系統容易出現熱衰減的情況,在TTS上暫時還不怎么覺得。

有強大的剎車系統制約著,讓人在山路行駛的時候更有底氣,即使多踩一點點油門也不大事。TTS的2.0T發動機能夠爆發出286馬力,即使遇到上坡路也有充足的動力儲備。變速箱前三個擋位齒比較密,在山路行駛的時候可以更好地讓發動機保持轉速,尤其是使用手動模式的時候,動力隨傳隨到,很爽。但出于安全考慮,始終不敢把車開得太快,下一頁我們把TTS開到賽道上去溜溜。
難得試駕一輛性能車,當然要給它找一條賽道好好表現,首選的必須是廣東國際賽車場,這是一條F3級別的賽道,每年都會舉辦多次耐力賽,今年已經升級為FIA認證的賽事。

出發之前,我把車輛切換至動態模式,車身穩定系統保持打開狀態。Pit房出來已經接近大直道的末尾,但駛離維修區之后還是迫不及待地把油門踩到底,伴隨強烈的推背感和升擋時排氣管的回火聲,車速轉眼破百,但也意味著馬上就要剎車入彎了。

第一個彎是大直道末尾的T1,角度很大,通過速度較低。由于我們剛從Pit放出來,速度還不算很快,輕點剎車減速就可以入彎了。TTS的剎車踏板幾乎是沒虛位的,明顯就是為在賽道準備的。


T2到T4和T4到T6這兩段有點像,全油門靠左邊的外線走,然后入彎,但T6彎比T4深一點,更急。由于通過T4的時候積累了一定的信心,通過T6時我試著用稍快一點的速度入彎,車輛果然推頭了(轉向不足),但卻能快速調整過來。大多數四驅的奧迪車型開起來更像是前驅車,極限狀態下呈現轉向不足的態勢,TTS有點家族基因,但又有點不同。

雖然表現出來是轉向不足,但嚴格來說是四個車輪都在滑動,只是尾部的動作稍慢一點點而。這時候我只需要稍稍緩一下油門,把重心挪到前面來,車尾就跟過來了,然后馬上全油門出彎,就像沒事發生過一樣。這是底盤調校功力深厚的表現,同時電子系統也發揮了作用。如果我開著的是S3,能做的估計就只有等待了,收油之后等待前輪恢復抓地力,然后才能繼續前進,路線和節奏全打亂,下一個彎估計也不敢這么快了。TTS不會這樣,在一定的范圍內,車輛會包容你的小失誤,給你信心,棒棒的。

從入彎速度過快到全油門出彎,通過T6彎的整個過程TTS表現得非常穩定,讓人信心滿滿地走下去,出色的表現很多方面關系密切,指向精準的轉向系統、四驅系統對動力的有效分配、電子系統對內側車輪制動輔助、以及四條抓地力出色的搏天族S001輪胎,這些都是幕后功臣。

T6和T7之間距離很短,路線快速地從最左切換至最右,緊接著又是一腳剎車,為切入T7彎作準備。在這個過程中,車輛重心快速地從左邊轉移到右邊,剎車的時候又跑到前面去,整個過程干凈利索,車身沒有多余的晃動。這里展現出TTS車身重量分配均勻的優勢,換作是S3的話,轎車底子重量集中在車頭,動態表現肯定不如TTS。

T8是GIC賽道唯一的高速彎,出彎時路面會收窄,如果太早靠內線切彎的話很容易因為速度過快出現側滑,有沖出賽道危險,對于路線選擇和車輛底盤調教都是個考驗。T8之后是大直道,可以放心地把油門踩到底。在長距離加速過程中,TTS開始的時候很生猛,但速度超過160km/h之后就平和很多了,在大直道末段節奏甚至有放慢腳步的感覺。


大直道末的T10很考驗剎車系統,車輛要從接近200km/h的速度一下子減到80km/h左右。TTS車重不到1.5噸,配備四條245/35 R19運動輪胎,再加上前四活塞的制動系統,要收住這臺小猛獸還是比較輕松的,但幾圈下來還是跟普通TT一樣,同樣存在熱衰退的問題。


跑完幾圈才發現,車身穩定系統好像一直沒有出手干預,推頭的時候也沒有,寬容度挺高的,又或者說,車輛的極限本來就很高。在賽道上TTS表現出色,充滿駕駛樂趣,而且能夠包容駕駛員一些“錯誤”的行為,轉向打多了,或者入彎速度稍微快了點,車輛都表現得從容淡定。我覺得TTS是個很好的賽道駕駛培訓師,既能帶你玩,又能陪你瘋。
總結:
“錢不是問題”這句話有點不接地氣,至少有點夸大成分,我想表達意思是,在能力接受范圍內,大部分人都會愿意為更好的、自己喜歡的東西,付出更高的價錢,因為它值得。TTS比S3貴差不多30萬,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但試駕過TTS之后,我真心覺得這兩款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用戶體驗也有很大差距。

TTS和S3其實都挺低調的,要一眼區分出TT還是TTS,A3還是S3,并不容易。但要區分TTS和S3卻很簡單,我3歲的兒子都會指著TTS說“這是跑車”,更別說妹子了。TTS無論氣場還是吸睛能力都比S3要高。

日常駕駛中,TTS和S3的差別很明顯。TTS開起來會有卡丁車的靈動感,指向和手感都很準,準得就像是拿筆寫字一樣,而且是誰能駕馭、能享受得到的。當然,舒適性也是卡丁車水平的。而S3則是強化版的A3,總體感覺跟A3不會有太大的區別,開起來還是轎車的感覺,但好處是能天天開著代步,但TTS就有著為難自己了。

從加速性能上來說,TTS和S3的成績差別不大,畢竟動力總成是一樣的,但駕駛感受卻差很多,尤其是在賽道上。S3推頭的時候你會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只能下次入彎速度放慢一點。TTS也會推頭,但車輛會努力調整姿態,并且可以更早地全油門出彎,無論極限還是樂趣都比S3更高。在賽道上,TTS像是一個導師,在你還不熟悉賽道駕駛的時候帶你玩。如果你本來就會玩,那它也會是個有水平的玩伴。而S3則會說,“臣妾做不到”,至少原廠的S3會是這樣。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回到最初的問題,你愿意多花這28.28萬嗎?從漂亮的外觀,到更高級的駕駛體驗,TTS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我也知道,S3在路上的能見度應該會比TTS高,但我也相信一句話,愿者上釣。如果再和性能相近的保時捷Cayman S(100.90萬)相比,TTS更加是高性價比的選擇。如果TTS還不能讓你滿足,那只能再等等TT RS了。(文/圖/攝 汽車之家 黃榮嘉)

>>新車試駕 性能測試 就在汽車之家評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