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我一樣身處在限牌城市,那要圓“汽車夢”的門檻就要比別的城市高一些……或是許多。比如說我的同事黃正橋吧,去年年初的時候打算買一臺奔馳E級。由于他自信滿滿得認為自己一定能在短時間內拍到滬牌,所以開新車心切的他先歡天喜地的把車提了回來,隨后每個月再參加拍牌。然而事與愿違,無論是親自上陣還是支付高額傭金找高手代拍,黃老師的滬牌就是拍不中,三張臨牌的有效期全部用完后,那臺奔馳E也只能像個1:1模型一樣停在地庫里積灰了。所幸最終在奔馳全新E級上市的前一個月,代拍“高手”終于人品爆發為他拍到牌了!興高采烈地交了8萬多塊錢后,黃老師終于開上了他那塵封了半年多的“新車”。

不過,在順應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大環境下,不少限牌城市也紛紛響應號召,為新能源車型單獨設立免費車牌,雖然需要一定資質(比如可以安裝充電樁的固定車位等),但肯定比參加拍牌或搖號要方便的多,并且也能省去一筆不小的費用。前不久上市的奇瑞艾瑞澤7e其實就算得上是這個特定環境下的產物,它的主要目標很明確——限牌城市。17.99-21.29萬元的指導價雖然看著很驚人,但算上國家補貼后(上海為例:12.59-15.89萬元),其實也并不算很貴,起碼買了它之后,你不用再為車牌而煩惱了。
外觀內飾簡單回顧:
艾瑞澤7在7月底的時候迎來了一次中期改款,外觀造型上相比老款略有改動。而全新推出的艾瑞澤7e自然也是沿用了最新的設計風格。外形給人整體感受不錯,原創度高,偏中庸,比較耐看。如果你想看更詳細的艾瑞澤7e靜態實拍,可以點擊鏈接閱讀我的同事此前撰寫的文章。


車身尺寸對比 |
車型 |
艾瑞澤7e |
榮威e550 |
比亞迪秦 |
長(mm) |
4652 |
4648 |
4740 |
寬(mm) |
1825 |
1827 |
1770 |
高(mm) |
1483 |
1479 |
1480 |
軸距(mm) |
2700 |
2705 |
2670 |
車身尺寸方面,艾瑞澤7e的長寬高分別為4652mm×1825mm×1483mm,軸距為2700mm。相比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榮威e550和比亞迪秦,它僅在車身高度上略有優勢。寬度和軸距榮威e550略好,長度則比亞迪秦更占優。



艾瑞澤7e相比普通汽油版車型在外觀方面沒有特別明顯的標識,只是在車身左側多了一個為充電插口設計的蓋子,與右側的油箱蓋對稱。車輛尾部的標識也有一些差異,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余的身份標識。你很難一眼認出它究竟是不是混動車型。

車尾部分,艾瑞澤7e的整體線條明朗,尾燈的識別度也很高。好看與否的判斷雖然比較主觀,但我個人還是挺能接受這個造型的,不知你怎么認為?
來到車內,艾瑞澤7e與汽油版的艾瑞澤7也沒有十分明顯的變化。對稱式的設計挺養眼,也比較耐看。雖然中控臺沒有選用比較上檔次的搪塑工藝軟性材質,但在硬塑料表面上進行了一層紋理處理也能讓視覺效果看起來比較精致。



儀表盤中央配備了一塊彩色行車電腦顯示屏,可以看到當前的電量、動力輸出以及其他一些較為常規的車輛信息。頂配致尊版車型則配備了全液晶儀表盤,可惜此次試駕會上并沒有見到,相信科技感會更強一些。

此次試駕的這臺致享版配備了仿皮材質座椅,主駕駛為電動調節,副駕駛則為手動調節。座椅的填充物軟硬適中,乘坐舒適性還不錯。只是座椅即便降到最低后還是感覺坐姿有些高,調節范圍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后排座椅支持放倒,不過并不能為此擴充后備廂容積,放倒做以后便能看到這臺艾瑞澤7e的電池組了。電池組外部能看到兩只顯眼的通風管,那是廠商特地為其設計的熱管理系統管路,可以在氣候寒冷的時候為電池加熱,并且也能在大熱天里為電池散熱,從而確保電池及電機組維持在一個不錯的工作溫況下。



而座椅后方既然放置了電池組,那不可避免的會對后備廂容積產生影響,汽油版艾瑞澤7的后備廂容積為455L,而艾瑞澤7e僅為278L。此外,原本放置備胎的部分也被電瓶及車載充電器總成所占用了,好在隨車工具帶有充氣泵及補胎液,可以應對一些小釘子導致的輪胎漏氣。
動力系統:
艾瑞澤7e配備一臺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26馬力;電動機的最大功率則為55千瓦,容量為9.26千瓦時,工信部公布的純電續航里程達到50km。而官方給出的0-100km/h加速時間則為10.9秒。這個成績在緊湊型車中并不算快,但其實我覺得可以接受,至于為何,我會在后文詳細說。



與發動機及電動機匹配的是一臺CVT變速箱,電動機的動力耦合結構由一組行星齒輪組成,從而可以達到一同輸出動力的效果。
駕駛感受:
由于此次試駕活動安排的行程略緊,總共也就開了半小時左右,以下分享的主要是我在這半小時內體會到的艾瑞澤7e駕駛感受以及一些見解。因此未必能涵蓋到方方面面,先說聲抱歉了。
艾瑞澤7e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它更傾向于使用純電模式行駛,即便在關閉了ECO模式并且將動力輸出調節至自動狀態下,只要是平穩駕駛,我真的很難喚醒它的汽油發動機,轉速表始終指向0的位置。


而這在我看來其實是一件挺益于駕駛的設定,首先純電動模式下不會有發動機產生的噪音,靜音表現不錯。其次,電動機輸出動力相比汽油發動機更為直接,畢竟沒有最大扭矩轉速這個概念,提速比較輕快,并排等紅燈起步時,雖然未必會比你左邊那位地板油起步的老兄快,但肯定會比你右邊那位思想開小差的哥們快不少。而最重要的,純電模式完全不耗油啊!

只要平緩的控制油門踏板,純電動模式可以將車速提升至70-80km/h,這對于日常的市區道路駕駛完全綽綽有余。而當需要超車時,深踩下油門踏板,汽油發動機便會介入工作。

當我以較深的力度踩油門持續加速時,在電機與發動機動力銜接時,會有短暫的猶如動力中斷的感覺,隨后轉速表會突然從0指向3000rpm,之后能感覺到發動機開始出力……這種現象在我此前體驗榮威e550以及豐田旗下的混合動力車型時都沒有發生過。總之兩種動力結合時的平順性還有一定提升空間,并且突然啟動并且開始高轉速工作的發動機也會帶來一定噪音。
關于噪音,我想在此略微展開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其實在當下幾乎所有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在汽油發動機介入工作時都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聽覺上的突兀感。畢竟在純電行駛時,車內噪音相對安靜很多,而發動機的突然啟動毫無疑問會與之前產生極大反差,這在主觀上會造成“這個發動機怎么那么吵”的錯覺,而實際上未必真的有那么吵。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缺陷,此類現象若是算作油電混合動力車型的一種特性我認為更合理些。
至于平穩加速到時速超過80km/h以后的表現如何?真的很遺憾,在本次試駕活動上并沒有涉及高速路段的體驗,因此“非急加速”狀態下的汽油發動機動力介入感受如何也沒能體驗到,這也只能等到廠商給到我們測試車之后才能再做分析了。



底盤方面的表現與此前的1.5T艾瑞澤7比較相似,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使得艾瑞澤7e在結構上具有一定先天優勢。駕駛質感不錯,底盤的整體性很強,不會覺得松散,這也是最近兩年中國品牌絕大多數新產品上的提升之一。方向盤的回饋力度也比較適中,低速時不重,當車速起來后會逐漸變沉,很利于駕駛的調校。總之人車之間需要的磨合時間很短,開起來相當順手。
全文總結:
正如開頭所提到的,艾瑞澤7e是一款主要針對限牌城市推出的車型。以上海市場為例,它在上市后將要面對兩個主要競爭對手——榮威e550及比亞迪秦。所以在結尾部分,先讓我簡單的分析一下這幾款車的售價。
終端售價對比(上海地區為例) |
車型 |
艾瑞澤7e |
榮威e550 |
比亞迪秦 |
指導價(萬元) |
17.99-21.29 |
23.98 |
20.98-21.98 |
國家補貼(萬元) |
3 |
3 |
3 |
地方補貼(萬元) |
2.4 |
2.4 |
1 |
廠商補貼(萬元) |
0 |
0.9 |
0 |
補貼總計(萬元) |
5.4 |
6.3 |
4 |
終端售價(萬元) |
12.59-15.89 |
17.68 |
16.98-17.98 |
解釋一下上表,首先3萬元的國家補貼很好理解,直接pass;地方補貼部分開始出現差異,主要是上海地區對于油箱≤40L的混合動力車型將補貼2.4萬元,超過的則為1萬元。比亞迪秦由于油箱容積達到50L,所以補貼就會少一些,比較機智的奇瑞則專門針對上海市場開發了油箱容積為40L的艾瑞澤7e(其余地區則都將出售50L油箱版本),因此它也能夠享受到2.4萬元的地方補貼;至于廠商補貼也比較好理解,每個廠家的政策不同,其中上汽為榮威e550額外補貼了9000元,可以理解為“官方的降價”,這方面奇瑞及比亞迪并沒有類似優惠。總的來看,榮威e550的補貼總額最高,但是艾瑞澤7e的指導價更低,因此終端售價也是最便宜的。

再回到產品,艾瑞澤7e擁有不錯的純電動模式下的駕駛體驗,雖然汽油發動機在加速介入時的突兀感會有些強,但從此次不是很長的駕駛體驗中我認為這款油電混動車更傾向于日常以純電模式在市區出行,偶爾出個遠門或是一天之內活動半徑比較大的時候再消耗汽油。畢竟作為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路途未必會超過50km,而如果平時停車環境比較好,上班時也能插上220V電源為車輛充電,到下班時也能充滿了,這樣上下班基本能夠實現零排放。如果是這樣的用車環境,你真的會糾結它那10.9秒的加速或是并不算很完美的油電動力輸出銜接嗎?
綜合來看,艾瑞澤7e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于價格。作為一個細分市場的“后來者”,并且該市場的消費群體對于價格又比較敏感的情況下,“便宜”是非常重要的優勢。舉個很現實的例子,在上海剛開始有免費新能源號牌時,不少消費者選擇了比亞迪秦而非榮威e550,其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前者的終端售價低不少。而在隨后地方補貼作出了調整,使得兩者的價格相差不多之后,消費者們才會仔細對比具體車型的配置以及自身的需求,再作出選擇。
因此也可以這么理解,在絕對的終端價格優勢前,品牌、配置、性能、用料材質等等因素都不是這個細分市場消費者所參考的重點,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花最少的錢買到一臺既能獲得免費號牌,無需受到限行困擾,同時還能滿足家庭出行的車即可。(文/圖/攝 汽車之家 彭儲文)
相關視頻:
>>新車試駕 性能測試 就在汽車之家評測頻道<<